fanny wang的新生活他从来不给女孩子买玫瑰花-《慢船去中国》

fanny wang的新生活他从来不给女孩子买玫瑰花(第1页)

有一个晚上,她和鲁到一家咖啡馆去,那是鲁喜欢的咖啡馆,有暗红色的墙,放着旧旧的青春艺术风格的桌和椅子,十分欧洲风格,还有一个象红房子西餐馆那样的玻璃门。

这是范妮梦想里的情形,虽然他们没有手拉着手,也没有象别人那样隔着桌子也不停地接吻。

咖啡馆里有个黑人进来卖玫瑰花,范妮眼巴巴地望着鲁将走到他们桌边的黑人打发走了,那黑人用他大大的眼睛遗憾地望了范妮一眼,甚至他都看出来了范妮的需要。

而鲁大大咧咧地对范妮说,他从来不给女孩子买玫瑰花,那是世界上最boring的事情之一。

范妮只好掉开眼睛,她不想把自己好好的一个晚上搅了。

她假装打量咖啡馆和咖啡馆里的人。

这时,她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是倪鹰。

她在店堂里,正向一个坐着的人递暗红色的菜单。

范妮吃惊地望着倪鹰,她想不到倪鹰也会到咖啡馆里来。

然后,她发现倪鹰手里还握着一个小本子,腰上围着黑色的长围裙,原来,她在这家咖啡馆当女招待。

范妮隐约听说过,倪鹰是班上打工最疯狂的学生,没有一天休息的。

她除了准备学费以外,还开始在银行开长期的户头,准备接她妹妹明年到美国来读书。

倪鹰也在作文里写到了她家的故事,她出身在乡村教师的家,有个妹妹,妹妹和她差了一年,她们是小镇上双双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姐妹,相约在大学毕业以后到美国来。

所以,她们还将是小镇上双双到美国深造的姐妹,是父母的骄傲。

写作老师说,倪鹰是典型有美国梦的人。

她懂得,已经到了美国,就要卷起袖子大干一场。

会话老师仍旧讨厌倪鹰的发音,但是佩服她的努力。

相处得久了,班上的同学都看出来,美国老师的世界观很有美国主流世界观的特点,他们不理解的事物,统统被歧视。

努力上进的人,能看出前途的人,统统能得到他们热心的帮助。

他们对人没有坏心。

范妮在心里其实也为自己与老师的隔阂而遗憾。

虽然倪鹰仍旧读不准rain,?run,?railway,范妮也发现她在好多单词下面用铅笔注音,但倪鹰的词汇量很快就是全班最高的。

同学们也都在用功学习,准备补习好英文参加托福考试,九月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

象倪鹰和莲娜,已经有了本科文凭的,还要参加GRE考试,为了考硕士生。

连那两个法国人,都端正了态度学英文,为了如期上曼哈顿岛上的视觉艺术学校。

只有从南斯拉夫来的人,明确是用语言学校的签证当跳板,到美国来挣钱,而且逃避家乡战乱。

所以,他们在班上最被人看不起,后来,索性他们都不来上学了。

范妮也一个学分都没有,得从大学一年级读起,还没有奖学金可以申请。

范妮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对付这样的日子,它将是四年大学,两年硕士,六年对范妮来说,是令人气馁的漫长。

但她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气馁,怕自己象南斯拉夫人那样被人看不起。

她也不敢对婶婆说自己的害怕,婶婆身上的优越和聪明,让范妮觉得自己浑身都是上海市井女孩的浮躁,平庸和投机。

上海来的信里,从来都只有两个意思,一是好好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

二是在美国扎下根来,为上海的家里人开出一条胜利大逃亡之路,好象连家里的老鼠都已经打好了行李,要飘洋过海来美国定居一样。

家里的人都以为范妮是在天堂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