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节-《密语者》

第08节(第1页)

第三天,格兰出现在她办公桌前,拎一件运动绒衣,带一顶棒球帽。

若不是他肩上背一只旅行包,包上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标签,她会认为他直接从长跑途中来。

这人说,好,像个童话故事的结尾。

乔红梅说,假如照此结尾,真的就成了很甜的童话。

她关掉电脑,纳闷地想,她怎么了?把这人当忏悔神父,还是心理医师?这是不是也是种自淫?

石妮妮在阶梯教室门口叫她:“红梅,出事了!”

她两只胳膊在头顶上乱舞,露出新剃了毛的干净腋窝:“那个密语者昨晚上来了信!”

乔红梅叫她讲中文,也不必那样“花腔女高音”

妮妮告诉她,密语者是个二十岁的小女生!

昨晚她对妮妮密语了大半夜,说她害死过一个人。

她的五根细长手指紧抓住着红梅的小臂。

“我问她,害死的是谁,她到后半夜才把事情大概讲完。”

事情是这样,自称女孩的人在六岁时接受心理医师的催眠疗法,说出一桩****案。

心理医师用了两年时间,把女孩在催眠状态下提供的线索拼揍起来,推理和破译,终于诊断出女孩在五岁到六岁之间,连续遭受父亲的强暴。

这段创伤性记忆被女孩完全忘却,又被催眠术复活。

这便是女儿把父亲送上法庭的证据。

法律诉讼费用使父亲几乎破产,舆论又摧毁了他的名誉。

父亲在给女儿留的遗书中,要她明白他是含冤离去的,他们父女是一场迫害的牺牲品。

女孩长大以后,渐渐意识到父亲很可能是受冤枉的,童年的她受了心理医师的诱导,而被诱供的证词又经过断章取义的连缀,经过想当然的诠释,得出了一个丑恶的结论。

成年后的女孩认为人不可能完全忘却一段巨大创伤(不管弗洛伊德怎样假设人类记忆的抹杀力),假如这样的创伤能被忘却,只能说明它根本就没发生过。

乔红梅读完妮妮打印出来的电子信,目光落定在最后的段落上:“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你通信。

我知道,我使你失望了,因为你的原意并不是要找一位我这样的女友。”

失望也是拼错的。

少一个字母。

她问妮妮,相不相信密语者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孩。

石妮妮说她早乱了,不知该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她们此刻在操场上。

小城的一半人似乎都集中在这里,看一群激进学生烧国旗。

离这儿两小时车程的旧金山反战已反了两个月,小城刚刚有这么一个大动作。

一个学生用高音喇叭在朗读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词”

我有一个梦想”

其他学生已把国旗降下来。

这座大学城的公民和其他地方一样,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超重。

超重的公民们此刻一声欢呼,警车到了。

火同时着起来。

警车包围了人群。

一个超重警官和人群中的熟面孔打招呼。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