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笨重的木轮辚辚地在那泥土路上滚过。
在这无数的马车的夹缝里又有许多挑夫,扁担上挑着一箩筐一箩筐的军火。
人丛里挤着许多白袍的韩国人,一个个都背着一种奇异的A字式的木架,人钻在那框子里,把它架在肩膀上,上面堆满了东西,一袋袋的粮食,一捆捆的军衣、军毯、各种军用品。
这种A字架在朝鲜是一种主要的运输工具,号称「朝鲜的吉普车」。
黎明的天空是澄明的淡碧色。
东线有战事在进行,可以听见炮声隆隆,和爆炸的声音。
几颗照明弹挂在降落伞上,降落得异常缓慢,悬在半空中几乎一动也不动,青荧荧的。
每一辆马车上装载的军用品总有一吨重,黑压压地堆得像一座小山。
赶大车的戴着三块瓦的破皮帽子,老羊皮袍子敞着衣领,他们都是东三省人,从他们村子里被动员来了,「志愿支前」。
车子和牲口都是他们自己的,说不出的心疼。
军队里的民夫人数非常多,大都是强征来的东北农民。
抬担架的排成一个极长的行列,长得出奇。
士兵们排着队在他们旁边走,看着实在有点触目惊心。
难道今天等一会这些帆布架上会统统睡满了伤兵?也许上级计算错误,征来的夫子太多了。
这支军队是昨天晚上开拔的,走了一夜。
行军向来是在夜间,因为避免空袭。
天一亮就怕飞机轰炸,这样大的目标,多么危险。
但是这条路上挤满了骡车,一来就堵住了,所以走不快。
但是一晚上也已经走了四五十里路。
中共的军队承袭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传统,是以善走著名的。
判断一个士兵是否合格,第一先要问他能不能忍受长途行军的辛苦,其次就要他把-械擦得非常干净。
对于射击的准确倒不怎么注意,主要也是因为节省子弹,不大肯让士兵有机会练习打靶。
所以到了紧急的时候,动员炊事员医务员上前线,也并不嫌他们外行。
刘荃是营部的一个文工团员,这次前方死伤过多,所以他也一同开赴前线。
他到朝鲜来,是自动要求上级把他调来的。
要求派到别处去,那是「强调个人兴趣」,什九不会批准的;要求到朝鲜去,却是很快地就批准了。
他仅只是觉得他在中国大陆上实在活不下去了,气都透不过来。
他只想走得越远越好。
他也不怕在战场上吃苦,或是受伤、残废、死亡。
他心里的痛苦似乎只有一种更大的痛苦才能淹没它。
他比普通的士兵多穿一件棉大衣,但是也一样佩着子弹带和一只长长的搭裢,腰间的皮带挂着一只布包着的饭碗。
扛着-的手臂又酸又麻,自由地甩旧的手臂像秤锤一样沉重。
在半山里新辟出来的这条路,两旁都是一层层的荒废的梯田,再往上看,即是白茫茫的一片晨雾,那高山只是白雾中的一个淡蓝色的影子。
到底是身在异国了,他想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是微妙的,有时候的确仿佛时间即空间,隔开了一万里路,就像是隔开了五年十年,过去的那些事已经往事如烟了。
有一辆大车的轮子又陷到泥潭里去了,许多士兵在后面帮着推,还是推不动它。
队伍又停顿下来。
背着A字架的朝鲜人把身子往下一蹲,把那木架后面的两根桌腿往下一扳,支在地下,那架子就自归自站在那里。
背它的人轻松地钻了出来,倚在架子上休息着,带着漠然的脸色。
内中也有老头子,戴着马鬃编的半透明黑色小礼帽,帽子非常小,顶在头顶心。
他们一律穿著白布长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