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离开东京的时候还有太阳,沿东北线高速公路走了不到两个小时,天便阴得傍晚一般。
一辆有“北海道”
标志的大货车压在我的前面,稳扎扎地挡着,不给让路。
货车上装了很多马,那些马不甘旅途寂寞,纷纷从高高的栏缝间探出头来,往我的车上看。
探头探脑的马,样子很滑稽,让人想起了迪斯尼的动画片。
我这辆普通1X^0丁八汽缸容量有限,超不过去,只好死心塌地地跟在大货车后面,穷追不舍。
车上的速度报警装置开始叮咚作响。
汽车每小时已超出一百五十公里,见前面的货车依旧老虎似地跑得很猛,便想那司机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一定都不错。
中午时候,我将车拐进高速公路边一个封闭停车场,因为已近日本东北部边缘,所以一钻出汽车立即感到了风的严酷,我赶紧从车后厢拉出大衣披了,三步两步朝食堂跑去。
停车场的食堂里很热闹,食者均为东北线北去的旅客,我从服务台取了一张东北线交通图,在靠窗的桌前坐下来,仔细地寻找要去的地方^熊之巢。
高速公路提供的地图十分简单,印刷精美的风景照片占了太大面积,使人感到它的目的只适于旅游而非其他。
地图上没有熊之巢这个地方,让我很失望。
服务员走过来问我吃什么,看着墙上挂着的饭价纸条,我说要吃炒米饭。
这时开大货的司机由货车停车场跑过来,他进门的时候不是用手推,而是用肩扛,所以人是整个儿横着撞进来的。
他坐在我邻近的桌上,椅子与我背靠背,要了一大碗拉面,一份饺子,一份盖浇饭,这样伟大的饭量是我到日本以来头一次见到的,大概快赶上相扑运动员了。
其实大货司机并不高大魁梧,与他的车相比反显得瘦小枯干,还戴着眼镜,论长相,还没有他车上的马漂亮。
面来了,头号大碗,他吃得狼吞虎咽,响亮的吸吞声不时地敲击着我的耳鼓,我偷偸地回过头去看他,他已经吃得冒了汗。
后来他把外衣脱了,挂到我这边的衣架上,看我在一边吃饭一边查地图,就问我要去哪里,我说去青森的熊之巢。
他说熊之巢是东北甲田山脉内的一个小村,那样的地方只有详细的县行政图才标明,一般地图上根本查不到。
我问他是否去过熊之巢,他说去过,那里山大林深,景致十分优美。
初秋的时候,他与同伴们去狩猎,迷了路,糊里糊涂地到了那里,后来才知道那儿就是熊之巢。
我问他知不知道村里有个叫柴田幸雄的中年人,他说不知道,只知道村里的小学校有两间教室九个学生。
我问他山路是否好走,他说可以通汽车,都是桕油路,现在日本巳经没有不通公路的村庄了。
我放了心,看来一切正如临行前研究室主任久野估计的:地点看似偏远,其实未必难行。
吃完饭却不想立即起身,旅途中的片刻休息显得十分珍贵。
我去茶炉前倒了两碗煎茶,给他捎了一碗,他弯弯身子,表示感谢。
问我这样冷的天为什么要去熊之巢。
我说搞中国归国残留孤儿的情况调查。
他说这是个艰苦的工作,我说是的,当年以开拓团等各种名义开进中国东北、内蒙地区的日本人大多来自偏僻贫困的农村,由此由中国返回的“孤儿”
们的定居地便往往是地图上难以寻见的小村落,害得我不得不往熊之巢这样的地方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