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2500年前,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至少很多人认为是他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
相信亚里士多德老兄说这句话是为了鼓励大家,但对于后世的大部分人来说,这句话带来的打击远比鼓励要大得多。
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甚久,口耳相传。
但人们的理解通常是:你看,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不够优秀,那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而拥有优秀习惯的人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没错,就是那个活在父母、邻居、同事、朋友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也许你从没亲眼见过,但他们的事迹却在江湖上永远流传。
别人家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天天学习,爱父母、爱祖国、爱做家务,上学时听话、用功、刻苦学习、坚决不早恋,还一毕业就结婚。
这些有优秀习惯的人都是别人家的,而我们只能忍受越来越多的沮丧。
更糟的是,这句话被放大后就变成了宿命论的问题——如果我天生就不优秀,我能怎么办?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一封邮件:
艾力老师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医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每件事我都感觉做得比别人差。
体育课上学习排球,其他两个组都会了,而我却一直在捡球,这让我对当时与我搭档的伙伴感到很抱歉;学习口琴,其他人会吹了,而我还不会;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其他的人能看到细胞,而我居然看不到……我感到很难过,别人很轻松就做到的事,我却很努力都做不到。
我想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如别人,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该怎么办?
18岁的冯唐写完了十四五万字的长篇小说《欢喜》,呼唤着“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
18岁的韩寒出版了《三重门》,声名鹊起。
而18岁的我,只是个毛发浓密的小胖子,得不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尽管从小就热爱踢足球,身材却一点也没锻炼出来。
当时,我有一位兄弟,我和他从小玩到大,他很聪明,论相貌论天赋我都甘拜下风。
初中阶段,他太优秀了,在我们几个朋友里第一个有了女朋友。
他告诉我说:“胖子也是一种习惯,你少吃、运动减肥都没有用的,就安静地做个萌萌的小胖子吧。”
听了这话,我悲从中来,也一度深信不疑,导致我整个高中阶段都胖得不行,还自我安慰说:“起码我是萌萌的。”
当然,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肥胖是追不到女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追女生的道路上,屡追屡败,屡败屡追。
直到上了大学,我认真地读了亚里士多德“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的原文,才发现这话被断章取义了,自己彻底被骗了。
亚里士多德老哥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说白了,大家把“优秀是一种习惯”
,理解成了优秀是先天的,不优秀也是天生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