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小品文,有多种说法。
这个词可能最早现于南北朝,指佛经缩写本。
《世说新语》刘孝标的注释提到:“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
我望文生义,用我自己的定义。
小品文第一要小,篇幅小,少则一、二十字,多不能过几千字。
小品文第二要有品,有性有情,妙然天成,“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
。
小品文第三要是文,不是诗不是词不是曲,不谈韵脚,没有定式,天真烂漫,无法无天。
小品文第一次烂漫是在先秦,庄周、孔丘、老聃、吕不韦、以及那些凭舌头吃饭的苏秦张仪们(他们的臭贫被详细记录在《战国策》)。
这里面文采最盛的是庄周。
他细致时,逻辑之缜密不让十七、十八世纪的那帮德国哲学家。
他灵动时,鱼在瞬间变成大鸟,人在瞬间变成蝴蝶,比卡夫卡的《变形记》更牛。
少年时读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正在困惑自己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庄周立刻成了我的青春偶像。
在之后的岁月里,我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来越不明白,不知道自己这块料该怎么办,还是庄周的小品给我提示。
庄周说他得到一个硕大无比的葫芦,无可处置,最后决定把硕大无比的葫芦放到硕大无比的海里,一无是处的自己坐在里面到处漂着。
小品文第二次烂漫是在明朝,李渔、张岱、三袁、金圣叹、王季重。
这里面邪气最足的是李渔,别人因为吃喝玩乐身败名裂,李渔靠吃喝玩乐安身立命。
有一阵子,我把庄周和博尔赫斯掺着看。
越看越觉得世界古怪,山非山,水非水,我问我妈:“您是我妈吗?我爸前世是外星人还是北溟的八爪鱼?”
我妈当时一句话没说,骑车就去学校找我老师谈话去了。
后来,我把李渔和亨利米勒掺着看,发现生活真的像席慕容说的似的:天是这么蓝,草是这么绿,生活本来可以如此简单和美丽。
亨利米勒说:实在想不清楚就找个姑娘干。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