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后记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第1页)

收在这本书里的原稿,正如各章起首处记载的,写于二00五年夏天至二00六年秋天之间。

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文章,而是在做其他工作的间隙,抽空一滴一点地写下的。

每次我都问自己:"啊啊,我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尽管不是太长的书,从动笔到完成,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写完后又仔仔细细地着手修改。

我出过几本旅行记和随笔集,但如这般围绕一个主题,从正面书写自己,几乎从未有过。

更需要细心地斟词酌句。

我不愿意就自己谈得太多,但该谈的地方如果不诚实地谈,则特地写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个中微妙的平衡与兼顾,不搁置一段时间后重读几次,便很难体味到。

我认为这本书乃是类似"回想录"的东西。

虽不是传记那般夸张的玩意儿,但是归纳到随笔的名号下去,似乎也颇勉强。

重复前言中写过的话:在我,是想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这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动手进行一番整理。

小说家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固执于小说,而又应当将心声公开到何种程度,恐怕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寻觅到一个对我而言类似基准的东西。

是否成功,我不太有自信。

不过写完了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心里涌出一缕细细的感触。

对于写作而言,现在恰逢人生的最佳时机吧。

匆忙写完这本书,我参加了几场比赛。

原本预定二00七年初,在日本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可是到了比赛之前,我非常稀罕地感冒了,结果没有跑成。

如果跑成了,那将是我第二十六次出赛。

结果从二o0六年秋至二o0七年春,我一次全程马拉松也没跑,赛季便告终结。

虽然很有些遗憾,但是在下一个赛季再作努力吧。

不过,五月份里我参加了火奴鲁鲁铁人三项赛。

这是规模堪比奥运会的大型赛事,但是这一次我愉快、舒畅、顺利地跑完了全程。

成绩也有所提高。

我在火奴鲁鲁住了大约一年,心想机会难得,于是报名参加了当地举办的类似"铁人三项学堂"的活动,每周三次,大致三个月,和火奴鲁鲁的市民一起勤奋练习铁人三项。

这项活动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还在班级里交到了朋友("铁友")。

就这样,寒冷的季节便跑马拉松,夏季里便参加铁人三项赛,这逐渐地形成了我的生活循环。

由于没有了淡季,任何时候似乎都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对于人生乐趣的增加,我丝毫没有诉说不满的意思。

对于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去挑战正式的铁人三项大赛,说老实话,我并非没有兴趣,不过心存畏惧,担心真那么干,肯定会被平日的练习占去更多的时间--毫无疑问,势越如此,对本业产生妨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