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死了。
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
更加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
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
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
而且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利略了。
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
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
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
文章之无聊乏味,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
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还居然能分出优劣。
反正我到了那份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
最后,一定要就这件烂糟事写800个字以上。
其实,上面的故事我真想用一句“a真勇猛”
就完了,但是不行。
写过作文的人都知道,没话凑话是最痛苦的,这样凑出来的文章,不论写的人或者看的人都很痛苦。
我实在不明白,对一件事情我就只能发表600个字的看法,这到底有什么错?
一次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他们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我的一篇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
我从未想过我的文章可以入选试卷,于是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发现我只做对了三个选择题。
其中一个是画线处应该填的是什么词,我不慎选错。
最最荒谬的是,我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会有人说:错,作者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
而且选择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
可是,这是对死去的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的最大不尊重。
就像张国荣死了一样,猜测他的死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谁都没有资格断定。
说真的,谁知道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还有另一棵枣树是什么意思,可能什么意思都没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说写了一棵以后忽然记起来还有一棵呢。
反正我不敢断定,因为我不知道。
如果真要出这样的题目,那答案也一定得是无穷的,除了不知道和淫秽反动的,想到就有分数,比如写了一棵忽然想起来另外一棵还是枣树这个答案,也应该是满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