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人和事-《博尔赫斯的面孔》

乡村教育 人和事(第3页)

等到第二天上课,作业本发下来,课堂里女生们“咦”

声一片。

有个女生带着哭腔向老师提问说:“老师呀,你说学校里会不会闹鬼呀?”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

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

有个老师在操场边上挖了一个坑,填上沙子,再用两段方木支起一根竹竿,让我们练习跳高。

据见多识广的老师介绍说,跳高有三种方式:背越式、俯越式(也称翻滚式)和跨越式。

因没有海绵垫子的保护,要练背越式看来是不行了,我们只能采取俯越式或跨越式。

俯越式的优点是容易取得好成绩,缺点是姿态不够优美。

助跑以后,整个人跳将起来,脸部朝下,从竹竿上翻滚而过时,那样子仿佛不是在跳高,而是不慎从高空跌落,落在沙坑里还要连滚带爬,很不成体统。

因此,尽管老师示范了多次而毫发无伤,这种姿势还是遭到了我们一致的拒绝。

我就是采取了跨越式,在公社的运动会上荣夺小学组第二名。

可是我们老师还是不满意。

他说,若是采用他所擅长的翻滚式,说不定就能得冠军了。

哎,谁知道呢?

即便是跳高,也常常无法练习。

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

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

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

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

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

地轰鸟。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田间地头文艺宣传队的骨干,会唱歌,会说快板,还会说三句半。

当然,他的课也上得很好,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

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

这个词。

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

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

的妙用。

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除了“突然”

之外,我们老师还要求我们多用转折性的词。

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句子:

今天生病了,但我还是坚持来上学了。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