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日
《南方》的作者朱文颖
朱文颖正在写一部长篇,题目也许叫《南方》,也许不是,内容可能跟南方有关,也可能无关,我不知道。
迄今为止,这是一个谜。
谜分两种,一种是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比如人死了有没有魂灵,李白是不是真的能一席喝下三十斤香醇。
凡此种种。
一种是谜底确凿、坚固,只是被黑色的复杂的炫目的遥远的深奥的、有时又恰恰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机关阻隔着,你一时无从知道,但终归是要知道的。
比如你的命数有多长,在遥远的星辰之外有没有外星人,等等。
无疑,朱文颖关于“南方”
的谜属于后一种。
在一个无限的时间内,所有没有完成的事都将被完成。
那个中午告诉我,《南方》已经怀胎十月,有关它的秘密不久即将揭晓。
辑二木那个中午,我知道了在一个月内连吃三次河豚带刺的皮可以根治经久不愈的胃病,评论家王尧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第一句话大意是:一个叫×的人坐在明亮的河边,他的屁股下面垫着一层阳光……这当然是耳朵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的眼睛还看到了一件奇特的事:一个长得还算伶俐的服务生捧着茶壶从林建法背后走过时,竟毫无征兆和原因地扑倒在坚硬的地砖上,脆弱的茶壶似乎知道落地会叫它粉身碎骨,所以死死地抓住服务生的手,只是壶里滚烫的茶水凭借着速度的力量,水箭四射,甚是放肆。
总以为,茶壶都完好没事,人更不可能有事,她妙龄正当,腿脚想必是够灵活的。
殊不知,居然动弹不得了。
剧烈的疼痛把她变成了废物,最后不得不几个人把她悬空地架走了。
我们都注意到,她被架走时,脸上重叠着悲伤的阴影,似乎以后她再也不能落地行走。
这件偶发的事情所蕴涵的意味,似乎是很多小说的追求(主题):偶然改变一切。
换言之,这件事具备浓厚的“小说性”
。
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朱文颖向我们谈起了她已经耕作多时的小说,就是《南方》。
谈也是泛泛之谈,比如书名,什么时候开始写的,估计什么时候写完。
她认真地问我,《南方》这个书名怎么样。
我无言以对。
像人名一样,书名的重要性可以无限夸大,也可以无限缩小。
在我看来,她取《南方》这样的书名,有如你给子女冠名叫“国庆”
、“长江”
、“丽丽”
一样,体现的是一种无视其重要性的劲头。
这没什么错,只是——既然无视了,其实可以不征求意见。
我这样想着,牙关就咬得更紧了。
但思绪却十分活泼……一本只有书名没有内容的书,有时比一本内容翔实的书还要吸引我。
我开始猜度书的内容,是过去时,还是现代时?是言情的,还是说理的?是《高跟鞋》的后伐,还是《繁华》的挺进,还是纯然是崭新的开辟?诸如此类。
包括现在,我都一直在想。
这当然很无聊,而无聊正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无法简化的形式和内容。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