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城市-《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城市(第2页)

所以凯撒遗嘱里留给居民一些河旁走道和公共花园,获得了人民的极大拥护。

公元2世纪时甚至有个指令,马车只准晚上行驶!

不然白天的罗马街上真是不能走人了!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就靠谱得多。

虽然一度靠14平方公里的面积养活了50万人口,但因为有可靠的市政规划,所以人民能够喘气。

君士坦丁堡的秘诀,一是街道走直线,不那么弯曲如蛇;二是街道拓宽,让车马和人可以好好走;三就是街角的直角设计,以及成块分布的居民聚居区(有些像今日的小区)。

据当时的日记记载,君士坦丁堡城市建设最好时,你可以从狄奥多西亚墙走到索菲亚大教堂,走五公里的直线,一小时都不会遇到古罗马那么让人绝望的迷宫小巷。

这种美丽,甚至让侵略者心动:汪达尔人和西哥特人屡次去攻击过罗马,烧杀抢掠完了,拍拍屁股就走;土耳其人1453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后,却依依不舍,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从此长居于此。

罗马人憎恨埃及,尤其是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但没法否认的是,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都城亚历山大,当年的建设的确太美好。

当时亚历山大大帝在此建城时极有想法:城市狭长,呈长方形,有相当部分沿海路面和纵贯城市大道,长到6公里开外、60米宽,其秘诀还是直角规划、宅地分置。

中世纪时,欧洲各大文明纷纷被蛮族切割,于是到文艺复兴前后,欧洲万人以上就算大城市了。

意大利人爱美,所以广场教堂、宅邸豪居,修个没完没了,但民居还是狭窄逼仄。

今天你去佛罗伦萨旧城,广场教堂美术馆虽然看到你头晕目眩,但走进旧城巷子,就觉得暗无天日——真是窄如峡谷,巷子里只容一辆出租车缓缓地开。

因为那时欧洲人不习惯通衢大道,也没什么卫生概念。

到14世纪,意大利人还有些印染业和饮用使用同一水源的,加上二三十万人拥挤在一个半小时能走穿的城市,猪羊满街大小便,不生病才怪呢。

那时帕尔马和米兰都有建筑师异想天开,说最完美的城市得是正十六角形的,道路辐射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号召大家远远辐射开去,但人民嗤之以鼻:说得好听,谁不怕挤呢?可是谁不想离城市近一点?

所以,又得说到巴黎19世纪70年代的不朽改建了。

奥斯曼男爵给巴黎造出大堆新古典主义建筑加林荫大道前,法国的历任领袖其实都不爱住巴黎了,偶尔窝在杜伊勒里,绝大部分能逃到凡尔赛和枫丹白露去的就绝不犹疑,就是嫌巴黎老旧黑脏,窄路不便通行,马车堵起来没完。

这个举措在进入20世纪后意义更显,在于巴黎的宽广道路,容得下汽车。

实际上,真是靠着汽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现代城市规划才能真的展开,而非活在图纸。

如果人民依然骑着自行车,驾着马车,外加步行来解决日常交通,像北京这样人口上千万、面积数千平方公里的所在,日子可怎么过呢?

所以事实是:虽然今日我们会念叨汽车尾气如何呛人、住房环境如何逼仄、田园牧歌时代如何有魅力,但想一想,曾经的世界之都罗马,60万人挤在一个没有自来水、没有大道、出门没超市、洗澡靠澡堂的13平方公里所在,白天还车辆限行,这样的生活环境里,角斗场再宏丽,怕你也高兴不到哪里去。

现代城市规划,至少在以人为本这个环节上,是比古罗马强的——当然,东罗马人会嘲笑说,古罗马城根本就没有规划过。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