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乐趣,除酒色财气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东西,叫读书。
香港人没有耐性看长篇大论的文章。
专栏的小方块变成一种独有的文化。
谈香港的专栏作家,太过广泛。
不如集中在女的,更乐也。
明星级的,不能忘记在《新生晚报》写的十三妹。
她的专栏名字跟着季节改变:《我爱夏日长》、《一叶集》、《冬日随想录》、《迎福挥春集》等等。
读她的文章像喝酸辣汤,许多读者都迷上她的爆炸性文字。
主要她还谈绘画、文学、音乐、电影,介绍许多外国的文化,启蒙了不少年轻写作人。
有个愿望是将来能把她的作品集合出书,让不认识她的读者欣赏。
陆离的专栏不多。
读《中国学生周报》时代对她认识的读者都知道她有童稚的纯真。
陆离的笔名有人说是来自“光怪陆离”
,其实应是楚辞的“佩长剑兮陆离”
。
她爱电影、爱文学、爱漫画。
有一段时期封笔,现在又喜见她在《快报》写的专栏。
陆离的文字和十三妹的完全相反,从不带一点点的火药味,看得舒服无比。
怀念《粉红色枕头》时期的林燕妮。
她也很少骂人,有时对男性的愚蠢发发牢骚而已。
另一个专栏《懒洋洋的下午》,读了真得会懒洋洋地进入绮梦。
亦舒用依莎贝笔名写专栏,面目很多:谈《红楼梦》、买名牌、骂男人、骂女人、骂演员、骂导演。
最近有时出现比较温和的带小孩子乐趣。
有个时代,她棱角尖锐,编辑先生吩咐属下不要得罪她。
她未够年龄,杀人不偿命。
燕妮写《粉红色枕头》。
她说她要写《紫颜色底裤》。
曾经沧海后,她的小品并未归于平淡,时有不饶人的佳句。
许多移民到外国的作者都失去了香港触觉,亦舒不同。
无论她去了哪里,专栏还是那么好看。
亦舒家里有个遗传性的毛病,那就是有时控制不了感情的爆发,一批评起人来口无遮拦。
当然,她的对象只是亲友。
但想不到有一天被另一个女专栏作家把她的电话录了音,到处放送给与内容有关的人听,引起一群女作家对她的“围剿”
。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