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原序节录-《下午茶》

粗茶淡饭原序节录(第1页)

此为洪范版序,是大雁版的节录。

1

《五灯会元》里,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

这日春暖花开,鸟鸣林梢,禅师于室内小坐。

忽然,总理院务的院主进来禀报,有远僧前来参访。

禅师整袖纳履,迤迤然出迎。

从谂禅师劈头问客:“来过这里吗?”

客答:“来过!”

师曰:“吃茶去!”

又问一僧:“来过这里吗?”

僧曰:“没来过!”

师曰:“吃茶去!”

侍立一旁的院主,这会儿是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了,还好尚有一张嘴可以问:“为什么来过这儿的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吃茶去?”

从谂禅师气定神闲,忽然大叫一声:“院主!”

院主大叫一声:“有!”

禅师拂拂袖,嘻嘻然说:“吃茶去!”

看到这则公案,不仅莞尔。

遥想那三人喝茶的模样:有正中心怀,牛饮解渴的;有默然品茗,独自参酌的;有满腹狐疑,沾杯了事的。

想必禅师依然室内小坐,春暖花开,鸟鸣林梢。

2

习惯到处喝茶。

在等人与散会之后,拿出稿纸,继续占领冷气充足的角落,写起《下午茶》。

稿纸恒是我安歇的青青草地,我在自己的国土放牧字的牛羊;指引它们啮草,或大幅删改,叫它们死亡。

现实世界离我非常遥远,身前身后语声之热浪,与我无关。

在一家名叫“下午茶”

的画廊咖啡店里写〈浮柚〉那篇时,窗外正是奔泻的夏日雷雨——其实避雨的是我自己。

在台北火车站附近F.MStation地下室点了“覆盆子茶”

,编了大A与小a的故事——其实受骗的是我自己。

如果,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背景触发作者在当时当地创作的话,《下午茶》从中时晚报时代副刊一通随便写什么都可以的邀稿电话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它的背景无疑地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

如果,要我自己更深地挖掘下去,为什么写成“茶”

的散文极短篇,而不是别的题材杂文?我想,这种追溯是永远没有办法清晰的,因为,引发创作的芽眼已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入而辗成整体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