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礼乐-《山河岁月》

周朝的礼乐(第1页)

周朝礼乐之世,在《易经》里有一句好话,即“天下文明”

在《礼运》里更有说:

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椒,鱼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

这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事物条理一一清嘉,连理论与逻辑亦如月入歌扇,花承节鼓。

这里的人是天人。

动物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西洋人又与自然界对立,一部分的或对立的皆是有限制的存在。

而中国人则与自然界的全体为一,且这自然界亦非动物的或西洋人的自然界,而是经过人工的。

但人工这句话需要解释。

中日战争时我往来南京上海汉口间,每从飞机上望见田畴作物特有一种整齐贞洁之感。

其后我来日本清水市,一日与池田君游九能山,度茂林荒草,转出到海边人家村口,坡上有麦陇苺阡,池田君说:“我还是喜欢人工的东西,见了即刻心里觉得亲。”

即是这分人工的情意,它并且可以不限于已施耕种或建有工场,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而亦普遍于对整个自然界,如说“无限江山”

,即是处处江山皆有情,又如说“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

,即六合八荒亦如田畴闾阎的亲切,有整齐与贞洁。

古印度人有成现量,中国文明则自然界亦经过成,这成天地万物是一事,制物而用之则又是一事。

譬如苏诗:“万里归来后,八方在户庭。”

天下亦不生疏,而如户庭的亲切,户庭亦不局促,而如天地的清朗,这便是成的本领,而用则如引水灌花等日课,又另是一种本领。

西洋人无成天地万物,惟有制物而用之,故其人工所不到处即是洪荒草昧的自然界,且连其人工所到处亦还是缺少情思,人是要对庭院有好情怀,才引水灌花等日课亦有清好的。

中国人当然亦讲究制物而用之,同时却有一种惜物之意,给天地万物亦要留个有余,而且人对天地万物亦要能够无求,不像西洋人的咬牙切齿向洪荒草昧的自然界争生存,凡百东西抢到手为能。

西洋征服自然界这句话,原从他们人对人的征服与被征服引申而来,实在很不洁,缺少清和的。

中国的天人之境连不落于境界,亦非抽象的,却是皆在于日常的人事。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勾芒,其虫鳞,其数八,其味膻,其祭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介,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苍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这读了使人觉得遍天地遍人世皆是春天。

乃至六月是热得使人懊丧的,然而是月也,“天子居明堂大庙,乘朱辂,驾赤骝,载朱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葱与鸡,其器高以粗”

,连人亦成了像夏天,骄阳亦只觉其是炎炎的明亮了。

此外秋天冬天,亦月月皆是好的。

中国人见人喜欢谈天气,是宾主皆有如鱼在光阴里游泳的感觉。

中国人又家常说话往往没有一点事故,而只是对现前天地万物的亲情,不免时时要提起它,叫叫它。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