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治乱离合-《山河岁月》

历朝治乱离合(第1页)

中国史是像《三国演义》的起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因此被今史学家认为循环停滞。

但单说版图,就汉唐的比三代更大,明清的又比汉唐的更大,如何可说是停滞?而且西洋像罗马帝国全盛时亦不能统一欧洲,大英帝国全盛时亦不能统一世界,罗马帝国与大英帝国又皆崩溃了即从此不能再合,由此可知华夏的有大一统,及分裂了又能结合,是有他的本领的。

中国史上每次大乱,是因新制度初行时尚带苛性,未能与人生的全面相调和,而还有是因产业地域在扩大中的震动。

西汉亡于王莽的六筦,而六筦其实开端于汉武帝。

井田废后,财政惟恃税收,以供朝廷的平时开支尚可,要举办大事则不足,而且财政成了不过是政府的账房,不像井田时的与民间产业为一。

秦筑长城,治驰道,造宫殿,所以会引起骚动,即因没有可以代替井田的新财政制度来动员民间经济。

汉朝初开时,朝廷自天子以下不能具钧驷,并非民间的财力亦到了山穷水尽,而因井田时的公田与国工国贾已废,新的财政制度却尚未达起,不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汉文帝的节俭原是美德,而亦因限于收入,只可如此。

景帝时吴楚七国反,朝廷即无法应支这笔军费,井田时有征伐,是井邑出兵甲粮秣,而景帝时良家子从军却要靠举债了。

其先汉高祖与项羽战,已是多靠占据了敖仓的积谷,又利用秦朝在关中的贮蓄,而项羽则因军需无出处而败。

要到汉武帝,有平准及筦盐铁,来代替井田的征发制,朝廷的财政才又生于民间经济而为其核心,有了新的行动大力。

秦开郡县制,汉设六筦制,但郡县制至二世而乱,六筦制亦至王莽而乱,皆因其初时不免辛涩。

郡县制的辛涩是到汉朝才去了,六筦制则要到唐朝,才好比七分熟的桃子又红又白一般可爱。

制度虽没有错,但带有苛性即不好,同样的制度可以做来风姿不同的。

每次大乱皆不等触及生存问题,甚至不为对制度有何意见,而只是感觉世景雾数,朝廷像银河里的星座晦暗了,民间就要动起刀兵。

因为所争的是世景,所以亦没有阶级斗争那样革命的政纲,并非区区农民暴动,而是天下人皆反。

而问他们为什么反,却说是“苍天将死,黄天将立”

,乃至“三户亡秦”

之谣,但若认真封起六国之后,或奉起太平教为国教来,是要碰钉子的。

原来那口语童谣亦不过是像“桃之夭夭”

,兴也,却并不即是一首桃花诗,底下倒是“之子于归”

,天下另有所归。

至于因产业地域在扩大中而起的震动,则如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体化,上起周朝,下迄宋朝,实经过两千年之久才完成。

尚有华北经济自晚唐起另成一规模,至明朝才与中原结合为一体。

而珠江流域则自唐宋时已见强大,但至清末民初尚与中原的产业未能相习。

在同化过程中的变动,亦是使农业与工商业代代成为新相知,且引发新制度。

故汉唐宋明清各有其文明的新姿,各有其划时代的制度,划时代的版图。

周秦皆以黄河流域为王畿,而长江流域迄自成风气,不能与之相安,故秦始皇感觉东南有天子气,而秦末民间起兵,首发难者亦果然是楚人。

秦汉两朝,黄河流域的繁盛是得力于通西域的商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