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
记得法国作家左拉的《约翰戈东之四时》曾以人之一生比为年之四季,我觉得很有意味,虽然这个譬喻是自古以来,就有人说过了。
但芳草夕阳,永为新鲜诗料,好譬喻又何嫌于重复呢?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儿是袭袭和风,一会儿是滂滂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娇的。
树枝间新透出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地上黄一块,黑一块,又浅浅的绿一块,看去很不顺眼,但几天后,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绿云,一条缀满星星野花的绣毡了。
压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云,自然不免教你气闷,可是他转瞬间会化为如纱的轻烟,如酥的小雨。
新婚紫燕,屡次双双来拜访我的矮椽,软语呢喃,商量不定,我知道它们准是看中了我的屋梁,果然数日后,便衔泥运草开始筑巢了。
远处,不知是画眉,还是百灵,或是黄莺,在试着新吭呢。
强涩地,不自然地,一声一声变换着,像苦吟诗人在推敲他的诗句似的。
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你听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
它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
现在它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
春是准备的。
春是等待的。
几天没有出门,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换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到处怒绽着红紫,到处隐现着虹光,到处悠扬着悦耳的鸟声,到处飘荡着迷人的香气,蔚蓝天上,桃色的云,徐徐伸着懒腰,似乎春眠未足,还带着惺忪的睡态。
流水却瞧不过这小姐腔,它泛着潋滟的霓彩,唱着响亮的新歌,头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海……春是烂漫的,春是永远地向着充实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
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办?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戏,春是快乐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春是年青的。
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爽朗新鲜之气迎面而至。
正如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带来的那一股沁心的微凉和葱笼的佳色。
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发源的长河!
他是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一团烈火,他是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时的乳虎,他是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
他也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望的希望。
呵!
青年,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青年是透明的,身与心都是透明的。
嫩而薄的皮肤之下,好像可以看出鲜红血液的运行,这就形成他或她容颜之春花的娇,朝霞的艳。
所谓“吹弹得破”
,的确教人有这样的担心。
忘记哪一位西洋作者有“水晶的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