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我离开葵花地后,去杜热小镇搭车回富蕴县。
杜热乡在几十年前一度改名为“永红公社”
。
后来虽然又改回了“杜热乡”
。
但老百姓们一时却很难改口。
在我们这里,农村被称为“公社”
,乡下人自称“公社人”
。
饭馆被叫作“食堂”
,商店叫“门市部”
,旅店是“招待所”
。
我们这里走在世界前进队伍的最末尾。
我们这里的农村或牧区,成年男性的正式外套仍然是八十年代之前盛行的那种军便装。
它类似中山装,唯一的区别在于,中山装的口袋盖是倒笔架形,军便装是长方形。
永红公社的行政级别虽然只是个乡,面积却极其辽阔。
北面的大山深处森林河流纵横交错,南面的沙漠戈壁无边无尽。
从南到北,长达四百公里的领域。
但是,在全乡最繁华的乡政府所在地,却只有短短一条街道。
我搭乘邻居的摩托车从地边出发,穿过一大片戈壁到达公路边。
又沿公路走了好几公里,路两旁才开始稀稀拉拉有了些小树苗。
越往前走,树木越壮实密集一些。
快要抵达小镇时,已然形成气派的林荫道。
小镇里的树就更多了。
记得童年时代的富蕴县也是这样的:树又高又壮,房子又低又矮。
我觉得,在茫茫荒野中,在所有单薄安静的人类聚居区里,树是唯一的荣华富贵。
小镇上,只有几家大一点的门面店挂着像样的招牌。
其他小店,店名只是用油漆或涂料直接大大地写在门边墙壁上。
我看到有“小王粮油店”
和“阿依江的食堂”
,还有一家“幸福门市部”
。
永红公社的客运站也很小很小,我猜运营的线路也没几条。
在这个客运站,我买到了一张二十年前才盛行的那种旧式车票。
售票员在车票空白处写下时间、车次等信息,再把票从票根处撕下来给我。
撕的瞬间,我担心这一切会突然消失。
我持票看了好一会儿,觉得往下即将踏上的是时光的旅程。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