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铁匠-《在新疆》

最后的铁匠(第1页)

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

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

铁匠赶着季节做铁活儿,春耕前打犁铧、铲子、刨锄子和各种农机具零件,麦收前打镰刀。

当农民们顶着烈日割麦时,铁匠已转手打制他们刨地挖渠的坎土曼了。

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

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

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

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

吐尔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

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

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

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

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

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

那时的家境比现在稍好一些,妇女们头戴面纱,在家做饭看管孩子,从不到铁匠炉前去干活。

父亲的一把锤子养活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

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

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

父亲给了他一点钱,他买了一车西瓜,卸在街边叫卖。

结果,西瓜一半是生的,卖不出去。

生意做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

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

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

我们不干这个干啥去。

吐迪就这样硬着头皮干了下来,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

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如今在库车老城,他们家族共有十几个打铁的。

吐迪的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跟他同在沙依巴克街边的一条小巷子里打铁,一人一个铁炉,紧挨着。

吐迪和儿子吐尔洪的炉子在最里边,两个弟弟和侄子的炉安在巷口,一天到晚炉火不断,铁锤叮叮当当。

吐迪的妹妹在另一条街上开铁匠铺,是城里有名的女铁匠,善做一些小农具,活儿做得精巧细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