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巴扎-《在新疆》

逛巴扎(第1页)

库车的万人巴扎许多年前便在全疆闻名。

每逢周五,千万辆毛驴车从远近村镇拥向老城。

田地里没人了,村子里空掉了,全库车的人和物产集中到老城街道上。

街上盛不下,拥到河滩上。

库车河水早被挤到河床边一条小渠沟里,人成了汹涌澎湃的潮水,每个巴扎日都把宽阔的河滩挤满。

库车四万头毛驴,有三万头在老城巴扎上,一万头奔走在赶巴扎的路上。

一辆驴车就是一个家、一个货摊子。

男人坐在辕上赶车,女人、孩子、货物,全在车厢上。

车挨车、车挤车,驴头碰驴头,买卖都在车上做。

库车县每星期有七个大巴扎。

周五老城巴扎,周六东河塘巴扎,周日牙哈乡巴扎,周一玉奇乌斯坦巴扎,周二阿拉哈格巴扎,周三齐满乡巴扎,周四哈尼哈塘木巴扎,周五又转回老城。

库车的物产,大多半就装在那些毛驴车上,不停地在全县转。

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从一个巴扎到另一个巴扎,把驴蹄子都跑短了。

一筐半生西红柿,转遍七个巴扎回来,就彻底红透了。

价格却由原先每斤一块掉到七毛。

半麻袋黄瓜,转上三个巴扎卖不完,剩下的只能喂驴了。

熟透的杏子,一两个巴扎卖不出去,就全烂在筐里。

一大早摘的无花果,卖到中午便不能看了。

越鲜美的东西就越难留住。

最经卖的是那些干货: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还有麦子、苞米、枣、巴坦木,能从一个巴扎到另一个巴扎,无限期地卖下去。

今年的新杏干已经上货,去年前年的旧杏干,还剩在谁手里,摊开、收起、再摊开。

在老城的贫穷日子里,总有一些食物富余到来年卖不出去。

想吃它的人没钱,只好把一口食欲压抑到明年。

有钱的人早吃够了。

去年冬天,谁的嘴没嚼上一口酸甜杏干,今年夏天不知他是不是补上了。

那些各种各样的干果,在轮回的转卖中,在库车特有的烈日和尘土下,渐渐有了一种古旧的色泽,它们更耐看了。

只是,它们的甜不知还在不在里面。

一年年的尘土落在上面,却看不见。

仿佛那些尘土被它们吸收,成了它们的一部分。

在老城那些世代相传的买卖人手里,不知有没有半筐一千年前的杏干,一直卖到今天。

我有幸一次次地走进老城巴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