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夜饮-《一粒糖》

湖畔夜饮(第1页)

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

酒阑人散,皓月当空。

湖水如镜,花影满堤。

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

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

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

人月交相庆,花月并生光。

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

觉得这歌词温柔敦厚,可爱得很!

又念现在的小学生,唱的歌粗浅俚鄙,没有福分唱这样的好歌,可惜得很!

回味那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

三个“得很”

逼得我立起身来,缓步回家。

不然,恐怕把老泪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灵所笑了。

回进家门,家中人说,我送客出门之后,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其人名叫CT(即郑振铎——编者译),住在葛岭饭店。

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

这是半小时以前的事,此刻时钟已指十时半。

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经回旅馆去歇息了。

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茶役正在打扫他的房间。

我留了一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

正午,他没有来。

晚上,他又没有来。

料想他这上海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不回旅馆,没有看见我留在旅馆里的名片。

我就独酌,照例倾尽一斤。

黄昏八点钟,我正在酩酊之余,CT来了。

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轻了。

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这诗句虽好,我们可以不唱。

略略几句寒暄之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

他说,他是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一直来看我的。

我留在他旅馆里的名片,他根本没有看到。

我肚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共我在上海豪饮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

我说:“我们再吃酒!”

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

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