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本来是与狐谋皮-《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

与虎谋皮本来是与狐谋皮(第1页)

“与虎谋皮”

是指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来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办不到的。

“与虎谋皮”

本来写作“与狐谋皮”

,也就是说,一开始跟它商量要剥下它的皮的,不是老虎,而是狐狸。

这个成语出自《符子》一书。

鲁国国君想让孔子做司徒,想召来三桓(鲁国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

,当时鲁国的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商议这件事。

还没有商议之前,鲁侯先询问双目失明的著名史学家左丘明:“寡人想任用孔丘为司徒,让他掌管鲁国的朝政,准备把这件事提交给孟孙、叔孙和季孙,听听他们是什么意见。”

左丘明回答道:“孔丘是圣人,圣人主政,犯有过失的官员就会被他贬黜。

您和这些马上就会离位的官员商议,会有什么结果呢?”

鲁侯说:“您怎么这么肯定呢?”

于是,左丘明讲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

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今君欲以孔丘为司徒,召三桓而议之,亦与狐谋裘与羊谋馐奚异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周代有一个人,喜欢穿皮衣,喜欢美食,想做一件千金之裘,于是去跟狐狸们商量说想得到它们的皮缝制千金裘,话还未说完,狐狸们吓得全都逃进了山里。

这人又想举行少牢的祭祀,去跟羊们商量想得到它们的肉,话还未说完,羊们吓得互相呼喊着隐藏进了森林之中。

结果这位周人十年也没有缝制成功一件皮衣,五年也没有举办少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找错了对象商量。

如今您想让孔丘做司徒,却去跟孟孙、叔孙和季孙商议,这不就是与狐谋裘,与羊谋馐吗!

于是,鲁侯遂不再找孟孙、叔孙和季孙商议,而是直接任命孔丘为司徒。

不过没过多久,孔子跟三桓的矛盾进入了白热化,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

因为老虎比狐狸凶猛得多的缘故,后人于是用“虎”

替代了“狐”

,“与狐谋皮”

才变成了“与虎谋皮”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