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最早竟然指兄弟-《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

鸳鸯最早竟然指兄弟(第1页)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鸳鸯”

是用来形容夫妻的,而不知道“鸳鸯”

最早却是用来形容兄弟的。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鸳鸯的特性,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

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

“鸳好内思”

,说的就是鸳鸯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的苏武与李陵诗中吟咏道:“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形容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鸳鸯一样的好兄弟,如今却如同参星和商星,一颗在西,一颗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曹植的《释思赋》是赠给弟弟的,“以兄弟之爱,心有恋然,作此赋以赠之”

,其中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

三国时期嵇康写有十八首《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前两首中一直用“鸳鸯于飞”

来比喻兄弟之情。

同一时期的郑丰在《答陆士龙诗四首鸳鸯六章》的序中写道:“鸳鸯,美贤也。

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

陆士龙即陆云,和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

郑丰赞美陆云陆机兄弟就像鸳鸯一样“美贤”

到了唐朝,诗人们开始用鸳鸯比喻恩爱夫妻。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诗最早使用了这个比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自此之后,诗人们开始争相吟咏鸳鸯这一爱情的意象。

最有名的是温庭筠所作《南歌子》:“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从鸳鸯的这一爱情意象演变出许许多多男欢女爱的意象,比如“鸳侣”

、“鸳盟”

、“鸳衾”

、“鸳枕”

、“鸳鸯偶”

、“鸳梦重温”

等等。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