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
这个成语形容古代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但是现在也还在使用。
常用作形容那些贪官污吏荒淫无耻的生活场景。
但是今天贪官污吏们的生活可跟古代的贵族们差远了,而且也没有那么风雅。
从字面上来看,“钟鸣鼎食”
就是吃饭时击钟鸣乐,以助食兴;还要用贵重的鼎盛着食物端上来。
但是进一步分析,“钟鸣鼎食”
其实指证着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等级制。
古人对钟和鼎的运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制度,不能越雷池一步。
钟是古代乐器中最重要的一种,不仅是古代权贵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在乐理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说文解字》说钟是乐钟,即音乐所用之钟,为秋分之音,发出的声音象征秋天物种成熟,代表秋天的品性。
因此钟又称“黄钟”
,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土地的颜色,“黄钟”
之音就作为标准音,以此校准别的音。
鼎则是国之重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这是丝毫不得僭越的。
因此贵族之家吃饭时要“列鼎而食”
,意思是将允许使用的几个鼎按照大小排列起来,从大到小根据等级制依次而食。
由此可见,“钟鸣鼎食”
首先并非讽刺古代贵族豪华奢侈的日常生活,而是体现了等级制社会日常生活的种种礼制。
这种礼制非常严格,甚至连钟和鼎身上的各种部件都有固定的称呼,一点儿都错不得。
今天的人们对“钟鸣鼎食”
的理解其实相差甚远,形容贪官污吏们“钟鸣鼎食”
更是不知所云。
“钟鸣鼎食”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在这篇关于经商致富的传记的末尾,司马迁总结了出奇制胜的诀窍:“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此皆诚一之所致。”
这段话的意思是:洒水磨刀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能,但郅氏却靠它致富,列鼎而食;做卖羊肚儿的小买卖简单又容易,但浊氏却靠它致富,车马成行;做一个马医是非常浅薄的小术,但张里却靠它致富,击钟佐食。
这都是心志专一而致富的例子。
东汉张衡在司马迁这段话的基础上,在《西京赋》中写道:“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至此,“钟鸣鼎食”
这个成语正式定型,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用语。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