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跪”
一词,今天一概当成“跪了很长时间”
来讲,通常用来表示谢罪。
但是在古代,“长跪”
却是古人普通的坐姿而已,跟谢罪毫无关系。
魏晋之前,古人皆席地而坐,地上先铺一层“筵”
,“筵”
上再铺“席”
。
筵大于席,作用是使坐在席上的人接触不到地面。
因此古人入室必先脱鞋。
“筵席”
一词后来就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坐姿分两种,一种是“坐”
。
这种“坐”
可不同于今天的垂腿而坐,而是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另一种就是“跪”
,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以示尊敬。
这种坐姿又叫作“长跪”
、“跽”
。
“长跪”
的“长”
并不是指跪了很长时间,而是形容伸直腰股,上身好像加长了一样。
跽,“见所敬忌,不敢自安也”
,也是表示尊敬之意。
古人一般采用“坐”
的姿势,可想而知这种姿势比较舒服,但是表示敬意或者遇到特殊情况时,就会采用“长跪”
的姿势。
《战国策·魏策》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故事:秦王欲以五百里地换取魏国的安陵,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两人对坐,面对咄咄逼人的秦王,唐雎恐吓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说着拔剑而起。
秦王立刻紧张起来,把“坐”
姿改成了“长跪”
的姿势,但并不是谢罪求饶,而是表示对唐雎的尊重。
除了坐和跪之外,还有一种坐姿,叫作“箕踞”
,臀部着地,两腿向前伸展,两膝微曲,状如簸箕。
这是一种或表示傲慢或不拘礼节的不恭敬坐姿。
荆轲刺秦王不中,“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这是表示对秦王的蔑视。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箕踞鼓盆而歌”
,这是表示不拘礼节,对生死的超脱。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