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研究中国电影一定要知道历史。
研究我的电影和研究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不一样,因为我们经历、遇到的事情不同,许多观念也不一样。
我在“文化大革命”
以前拍的大多是新社会和旧社会的对比。
以前是什么样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怎么样?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前,运动员到哪里比赛都是零分,现在的悉尼奥运会,我们拿全世界第三名。
以前的运动员跟现在不能比的。
我们做艺术工作的也是一样,就像你在《舞台姐妹》看到的,艺术家在过去像要饭的一样。
欧洲国家过去也一样,吉卜赛舞者那样的流浪艺人,都处于社会的底层。
●──这部作品成为196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产物之一,甚至可称之为现代神话。
您认为这个故事为何引起这么大的共鸣,缔造了《红色娘子军》如此的成功?
我所抱持的电影美学观点是,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能引发观众很大的回响。
中国传统的小说像《红楼梦》、《水浒传》就是这样。
现在有的导演不需要剧本,强调大场面、美丽的画面、华丽的摄影技巧。
但我因为学戏剧出身,受老师的影响,我认为角色刻画相当重要。
《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最成功的是描写主角的成长历程,她从一个丫头成为军人,最后变成党代表。
观众很清楚地见证了女主角从被地主打骂的丫头到成为解放军一分子的转变。
这个电影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过去海南岛的妇女要下田耕作,还背着孩子在背上。
很多外国观众看了电影掉眼泪,觉得过去的妇女怎么那么苦。
这些妇女加入革命,是为了反抗以恶霸地主形象为表征的过去的不公正。
电影的主要角色刻画得非常好,看得出她的成长、转变,脉络、语言都非常清楚。
祝希娟演吴琼花也演得非常好,得到最佳女主角奖,尽管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
她后来也成为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女演员,全中国家喻户晓。
电影曾被改编成舞台剧、芭蕾、京剧。
但我跟编剧两个人“文化大革命”
期间就倒了大霉了,好像这部电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得为它闯的祸负责。
这部戏引发了无数的改编,包括芭蕾舞、舞台剧和漫画。
芭蕾舞很好,不是江青一个人的功劳,很多艺术家的参与了改编工作,后来还在美国演出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看,现在还经常演。
故事和剧本都很好,但电影版确实为其他所有的改编版本打下了基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这戏当时受到批判,说将战争拍得太残酷血腥,而这个题材却成为中国很重要的文化现象。
现在你还听得到到处在唱这电影的主题曲:“向前进,向前进……”
作曲也不错。
此处插入A1,图说:《红色娘子军》里克制的爱情。
●──电影送审时有几场戏被剪掉了,最后的版本与原来有哪些差异?
原来的版本有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
要剪掉我是不同意的,编剧也不同意,最后领导决定的,我们别无选择。
当时红军的纪律里头,不准谈恋爱,但其实也没有真的谈恋爱,只是吴琼花偷偷觉得党代表很可爱,很喜欢他。
现在看起来是很纯真的,但当时审查过后很自然就是得剪掉。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