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在上海跑了整整十天,却是一无所获。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本来是无色不欢的李钦此番却真能忍得住,他也知道机不可失,要是耽误了时间,等到银行把钱付给了胡雪岩,那什么都晚了。
于是李钦一到埠,立刻前往汇丰、渣打、花旗这些老牌银行,拜会当地的买办和洋人经理。
京城李家在商界那是大名鼎鼎的角色,如今又掌握着两淮盐场这块天下第一肥肉,他以李家少东的名义前去拜望,在上海最有名的锦江楼摆酒请客,这些银行里的精明人儿还当李家有什么大笔的银子要存进来放债吃息,赶着巴结都来不及,纷纷坐着马车赶来赴会。
李钦在洋行学过生意,很明白洋人的规矩,酒桌上只谈交情不谈买卖,对于来意是只字不提,只是做到个尽欢而散。
他自认为这第一步做得滴水不漏,交情已然是有了。
等他第二次去到各家银行时,果然,人家热情款待,将李钦奉若上宾。
李钦在话里话外有意无意地透露,李家准备将盐场的收入放在上海的几家银行作为长期放款,这是一等一的大主顾,听者无不眼里放光,满口应承将来在利息上一定格外克己,包李家满意。
话谈到这儿,李钦自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将话题引到了胡雪岩在银行的存款上。
经理们还当李家对银行的信誉与实力不放心,当然顺着话缝,拉来“财神”
这块金字招牌为自家张目。
李钦知道他们误会了,但也从这些话里知道胡雪岩确实是有大笔的银子放在银行里。
路,确实是找对了。
于是李钦便将来意慢慢透露了出来,按着李钦的想法,此事虽然不见得能让人一口答应,但是有了前面打下的底子,软磨硬泡,再诱之以利,不过是要求银行方面拖些时日,最后应该是可以如愿以偿。
大出意料的是,李钦刚把话这么一说,这些买办和经理一怔之余,态度大变,虽然不是冷冰冰地拒之门外,但先前的热情已是半点不见,居然开始打起了官腔。
有个洋人经理用硬邦邦的口气对他说:“李东家,你要做生意,我们当然欢迎。
但是别人与我们的生意,请你不要干涉,正如今后你与我们的生意,也不会被别人干涉,这一点请你放心。”
还有个油滑的买办,哈哈笑着:“嘿嘿,李少东,我听出来了,您这是开玩笑,试探咱们呢。
是不是担心将来李家的存款放在咱们这家银行里,有人不让付,咱们就会乖乖听话?这您把心落肚,别忘了,这可是洋人开的银行,洋人,那是谁啊,皇上都不放在眼里。
别说生意人,就算是大清政府派军队来,也无权查账封账。”
这话把李钦堵了一个倒憋气,他气愤地离开银行,回头骂道:“我算看明白了,敢情这洋人跟中国人一个德行,吃爹喝爹不谢爹啊,昨儿酒席宴上还千好万好,今天就翻脸比撂门帘子还快。
我呸!”
事情不成,却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李钦回到客栈生了一会儿闷气,心里暗自琢磨,就算胡雪岩是财神,有大笔的银钱放在银行,是惹不起的大主顾,可是自己也没要求银行与胡雪岩翻脸哪,只不过是希望他们能各自找些理由搪塞过去,只要过了一个月的期限就好。
按着王天贵的说法,长期放款临时动用,可以拖延的理由有千条百条,不难找啊。
何况自己也说了,要真是胡雪岩催得紧,哪怕是少付些,只要不让他凑够百万之数就可以。
这条件很简单了,银行又觊觎着李家的银子,何至于就一口拒绝,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呢?
李钦想来想去,一直想到头疼欲裂,也没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要是王天贵这老家伙在这儿就好了,钱庄里的勾当他门儿清啊。”
李钦懊恼地一拍手,现在回去搬王天贵肯定是来不及了,他忽然想到,虽然王天贵不在,可是在上海钱庄里,有几家在北京有分号,也跟李家做过生意,有家颇有规模的“天利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