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甚么话?所以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来反对这种习气,力倡通脱。
通脱即随便之意。
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
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
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时也是这样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
这又是别人所不敢说的。
曹操做诗,竟说是“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他引出离当时不久的事实,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
还有一样,比方人死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人的一件极时髦的事。
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着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
陆机虽然评曰“贻尘谤于后王”
,然而我想他无论如何是一个精明人,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统统搜罗起来,省得他们跑在外面给他捣乱。
所以他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孝文帝曹丕,以长子而承父业,篡汉而即帝位。
他也是喜欢文章的。
其弟曹植,还有明帝曹,都是喜欢文章的。
不过到那个时候,于通脱之外,更加上华丽。
丕著有《典论》,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
《典论》的零零碎碎,在唐宋类书中;一篇整的《论文》,在《文选》中可以看见。
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见解为然。
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一派。
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
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
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在文学的意见上,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
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
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