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象云雀破晓从阴霾的大地
振翮上升,高唱着圣歌在天门:
这就引出最后两句结尾,这时诗人意气奋发,神采飞扬,诗句的色调十分明亮,和开头的抑郁消沉、自怨自艾的阴暗心情,恰好成为一个对照:——
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
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这样,在总共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一个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诗人写自己从消沉到振作、从忧郁到舒畅,从自卑到自豪,正是反衬出友谊(或者爱情)的精神力量,也是对友谊(或者爱情)的歌颂。
这首诗的整个布局,起承转合,轮廓分明,线条清晰,最后一结,概括全诗、点明主题,又十分醒目,形成了一对警句。
一首诗最怕写得平淡空泛,而这首诗波澜迭起,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十四行诗,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以及和思想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协调,可以看作古典诗歌的一种典范。
跟“莎士比亚式”
十四行诗相比较,白朗宁夫人的“意大利式”
十四行诗在结构上犹如单乐章的协奏曲。
段落的划分不太明显;就连诗句也常常“跨行”
(换行时不能用标点切断),有一种连绵不绝的情致。
但是诗的内在感情并不凝滞,仍然可以让人感知,在流转、在起伏、在跳荡。
不妨拿第32首“当金黄的太阳升起来”
一诗为例:
本来,女诗人一直把白朗宁对她的一片情意,当作错爱,不敢相信这就是爱情,这样的爱会是天长地久的。
她总以为一切是个梦,昙花一现,接着就是凋落;太美的梦经不起跟残酷的现实生活接触,是注定要破灭的啊:“爰情”
当着金黄的阳光,立下盟誓;银白的月亮照见,这脆弱的情结已经给解除了。
(全诗的第一个主题:疑虑。
)
她惴揣不安,因为她是一只破琴,只能发出喑哑的声音。
谁会拿这样一只破琴去给金色的情歌伴奏呢?一听到发出沙沙的声音,破琴就会给厌恶地扔下了。
(第一主题的发展:绝望。
)
可是谁想到,一只破琴落在乐圣的尹里,忘记了它只会发出沙沙的破声——听哪,完美和谐的旋律从琴孔里流出来了!
(第二个主题:惊讶。
)
满天疑虑,现在全都消散了,她已不是原来的她,而是一个得到点化的新人了。
爱情在祝福她的同时,也改造了她;好象一位小提琴圣手用一张弓在爱抚琴弦的时候,硬是叫破琴唱出了它从不知道的动人的歌声。
(第二主题的发展:信仰。
)
从爰的疑虑到爱的信仰,从动摇到坚定,这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在十四行诗里曲折地表达出来了。
此外,象第23、第35首诗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说明一首十四行诗要求有深度、有布局、有思想感情上的盘旋曲折;要求在相对小的体积内包含较大的诗的容量。
这样,诗创作就必须苦心经营、写得精练含蓄、情绪饱满,避免写得太松、太薄、太直、一览无遗。
我们的前辈诗人曾作过努力,想把十四行诗这朵花移植到我国的新诗园地中来,也的确取得了成绩。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