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郑小光又要从省城来阳城请客。
电话直接打给黄一平,语气依然亲热且不乏客气,却又隐隐含有某种没有商量或者是吩咐的成分。
刚开始,黄一平并不太习惯一个不是领导的人这样对自己说话,可是几年交往下来,慢慢也就适应了。
“好的,你放心,一切由我来安排。”
黄一平虽然不像对待冯市长那样恭敬,却也算是相当客气。
冯市长的朋友、客人里,郑小光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放下电话,黄一平赶紧联系阳城大酒店,果然晚上的包厢非常紧张,已经没有空的了。
“是冯市长的客人,从省里过来的。”
黄一平无奈,只好搬出身后的大菩萨,这才调剂出一间。
可是那边大堂经理也不是很买账,放下电话前还不忘嘟囔一句:“每次都这样!
以后订餐得提前一些。”
黄一平也生气,心想,都是那个大来大去的郑小光弄的这种破事!
在如今宴席泛滥的年代,按照一般请客的规矩,哪怕就是邀请机关里的一般办事员吃饭,也应当履行提前预约程序,确定客人有时间了,才把饭店定下来,然后再一一通知到客人,某日几时几分在某某饭店某某厅恭候大驾。
可是郑小光倒好,他来阳城请客,从来就不遵守这种规矩,十之八九是忽然想起要在阳城请一次客,而且请的还都是副局长一类的实权人物。
请客之前也不先打招呼,等到汽车上了省城至阳城的高速路,才给黄一平打电话,通知说要约几个人聚聚,还特别交代一句:某某非来不可,告诉某某不要迟到。
黄一平放了电话一看时间,往往离吃饭时间也就三两个小时了。
于是,赶紧丢开手头的所有事项,约请客人,联系饭店,紧赶慢赶才不误事。
郑小光的客人,主要是建、交、规、土、房等几个局的头头,都与他的公司业务有关。
请客的标准因客人身份和请客动机,分成两种档次:一般的标准,通常放在华侨宾馆,每客二百元左右,喝茅台五粮液一类的国酒;好一些的哩,就放在阳城大酒店鲍翅厅,五百元甚至一两千元一客,喝的是欧洲或美国洋酒。
如此急就章式的请客风格,会不会出现客人没空或找借口不来的现象呢?放心吧,基本上不太可能,至少黄一平帮郑小光请了那么多次客,还很少出现过。
原因很简单:郑小光要请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那些人又都是冯市长分管部门的负责人,这些人都知道郑小光和冯市长的关系,岂肯不来?再加上,每次都由黄一平出面邀请,而在那些被请的官员眼里,秘书往往就是市长的传声筒,冯市长请你吃饭,敢不快来!
在阳城,不要说你还在冯市长直接分管、领导之下,就算不是,也没人会傻到拒绝这样一位权势人物的宴请。
要知道,这个城市里,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在绞尽脑汁创造机会,希望有机会与冯市长碰上一杯哩。
郑小光这次要请的人,无非还是城建局副局长马大富、交通局副局长何忠来几个,另外还有城建上的一个什么监理,还有交通上的一个财务总监,郑小光也说不清他们的名字,只说让马、何二位局长顺便带来即可。
听那口气,就如同那监理、总监只是局长裤腰上的一把钥匙,不过顺手牵羊的事情。
依照郑小光的意思,地点放在阳城大酒店鲍翅厅,每人两千元标准,点名要喝一种新上市的XO,说是马、何二位局长喜欢那种口味。
饭店定下来了,再把电话打到马大富、何忠来的手机上,全都欣然答应。
马大富原本还有其他应酬,一听郑小光要来,马上就答应推掉。
何忠来在满口答应的同时,照例问冯市长是否参加,听说市长不参加,却又连声说了几声“好”
,不知他到底是希望市长参加,还是盼着市长不来。
一切安排妥当了,黄一平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对面冯市长办公室,简要报告了晚上郑小光安排的活动。
正在看文件的冯市长,埋着头听黄一平如此这般一番叙说,未置可否,只是面无表情地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少顷,见黄一平还立在面前,似乎这才缓过神,苦笑着摇摇头说:“这个小光呀,好吧,你们忙你们的吧。”
说完,又继续看他的文件。
回到办公室,黄一平还是有些纳闷:冯市长对郑小光频频来阳城,好像是知情的,又好像有些茫然;似乎是欢迎的,但又似乎有些无奈。
刚才冯市长最后那句话很奇怪,你们忙你们的吧,就好像郑小光来请客,不是依托你冯市长的面子和名义,而是和我黄一平有什么私交,是两个小朋友之间的某种游戏之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