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场春雨后,山上的茶叶“噌”
地往上长。
去年冬天的大雪,将茶叶狠狠地往死里压了一回。
可是,春天的阳光一到,茶叶们就醒了。
虽然身上还有些伤疤,但是,这些绿色的小精灵们,一个个抖擞着精神,在阳光下不断地伸长着。
雨后阳光,更是给它们好好地洗了个日光浴。
从窝儿山往下一看,一垄垄的茶叶,整齐地像早晨排队上操的孩子,往杜光辉的眼前涌来。
杜光辉看着,心里的喜悦不断地氤氲开来。
高玉望着杜光辉,说:“杜书记,今年的茶叶,虽然经过了去年的大雪,但是品质好。
茶叶是越冷越好。
产量低,品质好,价钱上来了,其实还是一样。”
杜光辉没有做声,黄支书在边上说:“我们桐山的茶叶,内质好。
但是在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
主要还是形不好。
我们大部分是手工,茶叶做出来难看。”
“我也是这样想。
桐山的茶叶,春节时我一直在喝,我还拿着它请教了一个搞茶叶的老教授。
他也同意你的观点,内质不错,但不好看。
一开始就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这个还是要想办法解决。”
杜光辉说完看了看高玉。
高玉也正在看他,两个人的目光一碰,赶紧各自收了回去。
回到黄支书的屋里,黄大壮也赶了过来。
几个人坐定,黄大壮说:“真的没想到,当时跟我坐在一个车里拉呱的,竟是我们的县委书记。
如今这样的书记少了。
我看过不少当官的,哪个不是……”
高玉朝黄大壮眨了眨眼,黄大壮不说了。
高玉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搞茶叶的深加工。
通过加工,带动茶叶的价格上涨,才能刺激明年的种植。”
“这是一个好办法。”
杜光辉问:“搞一个机制茶场要多少资金?”
黄支书把烟弹了下,道:“小型的,七八万吧。
如果规模大一点的,十五六万左右。”
“钱也不是很多嘛。”
杜光辉看了看高玉,说:“我回去给书怀县长说说,看看能不能从财政挤一点。
可是,我担心的是下一步搞种植,资金可不是小数目。”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