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在省城,天天上着班,似乎对过年的感觉没有这么明显。
但是在桐山,小县城里从腊月初开始,街道上的人明显增加了。
一些挂着外地牌照的车子,也从遥远的地方回到桐山来,这都是在外赚了钱的小老板。
而桐山县内的大老板,特别是那些矿老板,也正在结账,发放工资,然后回城市过年。
外面的回来,这里的出去,一来一往之间,把桐山经济的特色全部挑明了。
杜光辉这几天正忙着下乡慰问。
上一个星期,他一直在桐山,接待强总派来的林山矿项目洽谈小组。
这小组的负责人,不是什么副总或者什么行政官员,而是强总后面的总工,姓姚。
组员也都是些技术人员。
他们一到桐山,就扎到了矿上。
白天在矿山,进矿洞勘察。
晚上,回到县城,他们还得进行数据分析。
闲下来的时候,杜光辉和他们谈到强总。
他们说:“强总是国内少见的私营矿主。
你看看,全国这么多私营矿,有几个有专门的技术队伍?我们的总工,以前是矿业大学的教授。
强总有一句口头禅,叫没有技术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这才叫真正的企业家!
杜光辉想起平时见到的那些矿主,个个抽着烟,腆着肚子,一副十足的暴发户模样。
他们是向资源要钱,而强总则是向管理向技术要效益。
看过一篇报道说:县城以下无企业家。
虽然偏颇,但杜光辉觉得也还可信。
这一年来,他接触了不少搞企业的,包括蓝天木业,包括一些矿主,还有联合化工。
这些企业的老总,乍一看身后都有个红红火火的企业。
但一分析,现代管理的成分几乎没有。
企业就是老总,老总就是企业,除了老总,没人说话。
而且,杜光辉曾做过一个小调查。
桐山县内的企业,负债率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是银行帮他们做企业的,每有剩余资本,就迅速地转到了老总个人账户上。
花天酒地可以,做慈善时总是嘴上喊穷。
严格意义说,这只是企业主,而非企业家。
早晨,杜光辉打了个电话回家,问凡凡感觉如何,凡凡说挺好的。
凡凡元旦前和莫亚兰还有钱平一道,跟随着孙林安排的旅行团,跑了一趟海南。
蕉风椰雨,着实让这三个人心情爽了好多。
莫亚兰回来说:“去了一趟海边,人的心境也开阔了。
本来还想着……现在无所谓了。
人生还得向前。”
杜光辉说:“这就对了。
其实跑一趟海南,也就七八天时间。
看了风景,也就是一眼而过。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