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1],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是夜赤光傍照,羣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
时张韩公使人搜其庐,不获,长幼并杀之。
禄山为人藏匿,得免。
怪兆奇异不可悉数,其母以为神,遂命名轧荦山焉。
突厥呼斗战神为轧荦山。
少孤,随母在突厥中。
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2]兄延偃。
史思明令伪史官官稷一譔《禄山墓志》云,祖讳逸偃,与此不同。
开元初,延偃族落破,胡将军安道买[3]男孝节并波注男思顺文贞俱逃出突厥中。
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之。
禄山年十余岁,贞节与其兄孝节相携而至,遂与禄山及思顺并为兄弟,乃冒姓安氏,案:郭汾阳请雪安思顺表云:本姓康,亦不具本末。
名禄山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解九蕃语[4],为诸蕃互市牙郎。
张守珪为范阳节度使,禄山盗羊奸发,追捕至,欲棒杀之。
禄山大呼曰:“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
守珪奇其言貌,乃释之,留军前驱使,遂与史思明同为捉生将。
禄山素习山川井泉,尝以麾下三五骑生擒契丹数十人,守珪转奇之,每益以兵,擒贼必倍。
后为守珪偏将,所向无不摧靡,守珪遂养为子,以军功加员外左骑卫将军,充衙前讨击使。
开元二十一年,守珪令禄山奏事,中书令张九龄见之,谓侍中裴光庭曰:“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二十四年,禄山为平卢将军,讨契丹失利,守珪奏请斩之。
九龄批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
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玄宗惜其勇锐,一作骁勇。
但令免官,白衣展效。
九龄又执奏,请诛之。
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
竟不诛之。
玄宗至蜀,追恨不从九龄之言,遣中使至曲江祭酹,其诰辞刻于白石山崖壁中。
至建中元年十一月五曰,德宗以九龄先睹未萌,追赠司徒。
二十八年,为平卢军兵马使。
二十九年三月九曰,加特进。
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
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
利贞归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5],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副,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6],顺化州刺史。
王仁经授以伟略,玄宗始亲信之。
天宝元年正月六曰,分平卢别为节度,以禄山为左羽林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柳城郡太守,持节充平卢军摄御史大夫,管内采访处置等使。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