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2-《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2(第1页)

寿圣义慈禅院,在阊门外,枢密直学士施公昌言墓侧,近得赐额。

(右十九)

天峰院,在吴县西二十五里,报恩山之南峰。

东晋时,高僧支遁者,尝居于此,故有支硎之号。

山中有支遁石室、马迹石、放鹤亭,皆因之得名。

昔唐自有报恩寺在山麓,故乐天、梦得游报恩寺,作诗。

盖自武宗时,报恩寺废,虽兴葺,不能复,故皮、陆犹有《报恩寺南池联句》,其后益沦坏。

至乾德中,钱氏于报恩寺基作观音院,(今名楞伽院。

)即其地也。

所谓“南峰”

者,乃古之报恩之属院耳,院枕岩腹,跻攀幽峻,自报恩寖衰,而南峰乃兴。

大中五年,号为“支山”

天福五年,改曰南峰。

圣朝赐以今额,禅老相承,殿阁堂庑奂然一新矣。

山中危壁竦立,石门夹道,前对牛头山,旁作西庵。

又有碧琳泉、待月岭、南池、新泉之类,自昔著名。

故传裴休书额,已亡矣。

(右二十)

天平寺,在吴县西南天平山下。

山有白云泉,始见于白公诗。

其寺建于宝历二年,乃乐天为苏州刺史之岁,盖因泉以兴寺也。

范文正公之先葬其旁,赐额“白云寺”

,中有文正公祠堂。

(右二十一)

澄照寺,在长洲县西北阳山下。

方俗以为丁令威所居。

《图经》吴县界有丁令威宅,此殆是欤!

钱氏时,有泉出于寺中,因名仙泉,后改曰澄照寺。

(右二十二)

白莲禅院,本澄照别庵,池中生千叶白莲,故以名院。

端拱初,谢宾客涛尝讲学于院之西庑,明年登第,其子绛尝刻石为记。

(右二十三)

秀峰寺,在灵岩山。

梁天监中置,既经一纪,忽有异人于殿隅画一僧相。

俄而梵僧见之,曰:“此智积菩萨也。”

化形随感,灵应甚多。

仪相虽经传绘,吴民瞻奉,至今弥勤。

此寺占故宫之境,景物清绝,旧乃律居,不能兴葺,徒长纷讼。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