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魏郑公谏录》

卷二(第4页)

’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

’”

太宗笑谓公曰:“朕不忘布衣,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谏封禅

贞观六年,匈奴克平,远夷入贡,符瑞日至,年谷频登。

太宗欲封泰山,数与房玄龄等言及封禅;太宗欣然。

于是群臣咸称述功德,以为时不可违,今日行之,臣等犹谓其晚。

公谏以为不可。

太宗曰:“朕欲公极言之,勿有所隐。

朕功不高邪?”

曰:“功高矣。”

“德未厚邪?”

曰:“德厚矣。”

“华夏未乂安邪?”

曰:“乂安矣。”

“远夷不慕义邪?”

曰:“慕义矣。”

“嘉瑞不至邪?”

曰:“至矣。”

“年谷不登邪?”

曰:“登矣。”

“然则何为不可?”

公对曰:“陛下功高矣,人未怀惠;德厚矣,泽未滂流;诸夏乂安矣,未足以供事;远夷慕义矣,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而罻罗犹密,积岁丰稔而仓廪尚虚,此臣所以窃为未可。

臣未能远譬,且借喻于人。

今有人长患十年疼痛,不息医疗,且愈,皮骨仅存,便欲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隋氏之乱,非只十年,陛下为良医,除其疾,虽已乂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为疑。

且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走。

今自伊洛已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夷狄,示以虚弱乎竭财以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终复不偿百姓之劳。

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警,又庸夫横议,悔不可追。

岂独臣之恳恳,亦有舆人之诵众无以夺。”

于是乃止。

谏西行诸将不得上考

太宗考三品已上,令公省其当否,有所疑者,辄于状傍注帖。

西行诸将并不得考。

公乃谏曰:“臣闻采尺璧者,弃其微瑕;录大功者,不论细过。

西行诸将,虽无大功,君集万均,克平寇乱,不辱国命,跋涉艰阻,来往二年,考其勤劳,与在家者不异。

若使人无怨讟,亦不可劝勉将来。

臣愚以谓,西行诸将,君集万均以外,五品已上,有功勋、无罪殿者,其考请,更斟酌,匪唯一事得所,足以劝后人。”

太宗従之。

谏亲格猛兽晨出夜还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