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母翼而飞。
’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王稽不听。
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秦王大怒,而欲兼诛范睢。
范睢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楚、魏,遁逃来奔。
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
王举臣于羁旅之中,使职事,天下皆闻臣之身与王之举也。
今遇惑或与罪人同心,而王明诛之,是王过举显于天下,而为诸侯所议也。
臣愿请药赐死,而恩以相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无过举之名。”
王曰:“有之。”
遂弗杀而善遇之。
○蔡泽见逐于赵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
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
应侯曰:“然。”
蔡泽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
应侯曰:“然。”
蔡泽复曰:“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天下继其统,守其业,传之无穷,名实纯粹,泽流千世,称之而母绝,与天下终,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
应侯曰:“然。”
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母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请素,蒙怨咎,欺旧交,虏魏公子卬,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贵富不骄怠。
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
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
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惑乱。
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戮辱,怜其臣子。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