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第三明清兵事清军制沿革职官姓氏
王营绾南北之冲,有淮河之险,明祖置卫,镇之左右皆军垒也,而兵事不少概见焉。
其可述者,断自明清易代时始。
有清既宅北平,命豫王多铎将兵南伐,于时福王初即位金陵。
其五月,以总兵黄得功等分镇淮上,以大学士史可法开府扬州,督其军。
十月,诸将分汛地,自王家营至宿迁最冲要,可法自任之。
筑垒缘河南岸。
明史本传。
顾马、阮当轴,诸镇又猜贰不法,清兵连下邳、宿,可法飞章上报,无应者。
明年四月,清兵遂渡淮,南都不守焉。
当北兵之未下也,国变耗至,漕抚路振飞、巡按王燮倡义兵于清江浦。
时张献忠已踞光、黄间,以武愫为徐淮防御使,谋东略。
甲申五月,愫初陷沛,其将董学礼遣谍五十人,潜住王家营侦动静。
燮潜遣人北渡河,焚其舍,贼不敢犯,淮境平。
此据《淮城日记》及《山阳志遗》。
据《淮城纪事》则谓:甲申三月二十日,王按台谕清河县王家营民三日内尽徙,焚其舍,时日、情事微异。
及南都既立,振飞被谪去,燮改官山东,义兵由是解体。
失人者崩,斯其验也。
清兴,王营初属漕标左右二营汛地,防守趱运,番替为之,期而复始。
康熙以后,虽有变易,未为常制。
雍正七年,设南河河道总督于清江浦,于是邑境始统于河标。
大凡县治设经制把总一员,而以协防外委把总驻王家营,水陆烽堡总十余处,王营为旱墩一。
雍正八年,知县李必成奉文建。
西接杨庄,北连浪石,形势最为都要。
乾隆《县志》具载其属汛、兵马、楼橹之制,王营汛领营兵五名。
马一、步四。
又为堡房于河堤之上,营房三间,两旁兵房各二间,界牌一,炮台一,烟墩三,戍楼四。
周护以栅,上建旗杆。
乾隆二年,知县张钧更增建金家庄汛于盐河之北,制亦如之。
按乾隆《志》图:金家庄汛在浪石南三孔桥北。
又按:今盐河南岸亦有金庄地。
皆移县前之军政也。
乾、嘉之交,为制又变,王营隶旧城汛,设协防外委千总一员,与他汛俱受成于河标中营都司,所统外河杨庄,额外、外委各一员,兵各五名,以时弹压汛地,诘奸暴备非常。
而金家庄旱墩,则割隶宋集汛,与旧城汛分盐河为界焉。
今小营者,宋集汛之防地也。
以上操防。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