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礼俗宗教学校-《王家营志》

卷四礼俗宗教学校(第1页)

礼俗第七古今习尚婚丧诸礼义行方言

营之为镇,当冲而近贾,三百年来,谣俗所蒸,无虑二变,自万历河决,镇始有水患。

灾伤之余,民数东徙,至弗能安其居。

骖游之客,往往闵伤见于题咏。

查慎行《秋杪重至王家营》诗:“十日征程滞故乡,大河西北又严装。

千家转徙留三户,万柳荣枯在一霜。

断岸无桥频待渡,涸沙有犊尚犁荒。

惊心八月归舟路,夜下萑苻百里黄。”

康熙《府志》述清河乡镇不及王营,其凋瘵可知也。

顾祖禹《方舆纪要》亦未及王营。

于斯时也,其俗必媮而不振。

乾、嘉以降,河患浸革,又得贤有司劳来而安集之,隐隐展展,乃盛往时。

然五方杂厝,为俗至不纯,是以咸丰《志》纪之曰:其民流寓者多,羊裘羶冠,千里驰驱,欢呼吭慨,有尘沙广漠之气。

又曰:或南北使节经过,供顿照耀,数里不绝,小民耳目染习为夸大,虽舆台贱隶,能为京师音,呜呜执手问生平,相取下,人莫能测也。

余征之故老,斯时盖有豪侈之习。

骡马街诸逆旅,皆崇丽而疏明,列宅相竞,拟于官邸。

其人大都乘坚曳缟,交通贵势,常挟所藉下倾令史。

重以县治左移,邮亭是设,于是轺车之使、裨牙之守、草土之官,纷纭辐辏。

或淮、黄涨嗌,少府发帑治减水坝,累巨万,万目睒睒,缘为利窦。

闾巷年少,则各负伎勇以相嚣逐,亦有不避法禁,仰机利而食,虽蠹木断薪,过市者必责取十一,有代中山之遗焉。

亦缘牙侩贩籴之徒众也。

时有胡士魁者,黠诈好陵人,立标通衢,曰“木植”

,板片杂草行,诛索无厌,官不敢治。

逮黄河北上,俗又殊变,豪侈之习渐移而西,货殖既衰,儒素颇出。

兼遭逢丧乱,公私耗斁,馆舍为烽,遗构零落,是以其民多治壤开渠,蔬布自恣,虽崇圩四固,乃若林莽。

要其敦尚本业,志不外慕,固非若他肆之骤富而骤贫也。

乃者天方荐瘥,民莫之惩,虽未甚给足,而享用乃比城市。

每有纨绮少年,沉沦不反,高曾规矩,堕于一朝。

值贪黩之吏,弃位以嬉,遂至博塞喧于里门,罂粟陈于邸舍,败德乱俗,君子惜之。

然而密迩城闉,风气不囿,里耻嚣凌,士重友助。

又妇功而外,女教渐兴,朝弦夜绩,各劝其业,观人风者,宜有取焉。

礼本乎俗,王营之俗无冠礼。

子生三日,洗儿解暗,外家以绣褓来。

或幼弱多疾,延巫解厄,左衽、偏剃,记名为僧,时亦有之。

满十二龄,衣冠始如成人。

婚礼重门户,茅茨之家,或责财物,媒妁奔命,亦有计奁论直,求十一之报,名为“敬纪”

,虽素封时复不免。

亲宾贺者以钱,近物力不胜,多辞不受贺。

其尤简者,以汽车载妇,亲迎庙见,一日而毕。

反马亦即日行之。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