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壬寅(清聖祖康熙元年、日本寬文二年),正月,駕在滇都(行在陽秋)。
茲月,清主殂,謚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在位十有八年,壽二十四。
遺詔立皇子玄燁為皇太子,釋服即帝位,改元康熙;時年八歲,是為聖祖仁皇帝。
清中和殿大學士巴泰曰:「上沖齡踐祚,纘承丕緒,時明運已終,流氛肆虐,上應天順人,命將出師,一戰而克,奠鼎燕京,為天下生民主。
王師所向,士女爭迎,以次底定,雖士勇兵強,進止方略悉稟聖謨,海宇廓清,用成一統業,武功赫奕,蔑以加焉。
且上以上聖之資,承紀綱頹敗後,博採眾謀,監於成憲,禮樂刑政,罔不粲然明備,期以明作惇大之道,建久安長治之基,彬彬乎有唐虞三代之風矣」(三朝實錄)。
二月,或譖忠勇侯陳霸於成功云,貳於清;成功令全斌討之,霸不戰而降於清(鄭成功傳)。
四月,三桂嘗令八旗將士等護永曆。
八旗將士三千將奪駕起兵,事發覺,三桂令人絞永曆及太子,並殺八旗將士。
是時忽大風霾,黃霧彌天,雷電交作,空中有二龍蜿蜓而逝,滇民無不悲悼焉(求野錄)。
初,魁楚、式耜等之推戴王也,太妃王氏曰:「吾兒仁柔,非撥亂才」;魁楚等固請而許之(明史稿)。
每清兵至,王數出避,式耜苦諫不聽;式耜蹉跌而死,中興之業終不成矣(明季遺聞)。
冥鴻氏曰:”
帝以仁柔之資,際不可為之日,宗社板蕩,豺虎縱橫,懷、愍再辱,殞身賊手,天命既衰,人謀亦否,嗚呼痛哉“(也是錄序)!
五月,成功病卒於臺灣,年三十九。
清鄭亦鄒曰:「自世祖章皇帝王天下,東南夏肄,所在除滅。
成功起自諸生,當日落虞泉,而猶屈強海外,欲遂魯陽之志。
數十年之間,竊號永曆,違命倡義,旌旃所指,關河響動,明室遺民,未或非之。
夫河東賜姓,猶留虛號,天水高廟,亦擁空名,成功非踵事增華者耶」!
臺人以成功弟襲為護理(臺灣紀略,「襲」作「世襲」)。
成功嘗令其子經居廈門;經頗耽聲色,與乳媼奸生子。
成功治家嚴正,聞之大怒,遣使諭鄭泰殺經。
諸部驚謂:「成功病革,必亂命,不可從;然子不可拒父、臣不可拒君,泰之於成功為兄行,兄拒弟可也」。
克期將舉事,未發,成功沒。
時清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以成功死,遣人貽書於經招諭。
經復書云:「日在鷺、銅,多荷指教(按鷺銅,鷺門、銅山也)。
今承惠書,益賜諭誨,所言尚是遊說之後談也。
思東寧偏隅,與夷落為伍,僻在海外,與版圖渺不相關,何必足問。
至貴國寬仁無比,遠者不棄,其或然乎?然如方國安、孫可望等,豈非竭誠貴國者乎;而今何在?閣下倘以延攬英豪、休兵息民為念,即共飭部曲,互安邊陲;羊陸故事,敢不勉承。
若夫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勝敗之數,自有天在,得失難易,閣下自知,何煩予言」。
泰竊包藏異心,與洪旭等議謂:「連年兵革,徙苦人民,不如往臺;為桑梓計,且權與清通好」。
請之經,經議照朝鮮事例而與清交。
令楊來嘉啟清,清主不報。
經以全斌為五軍都督、陳永華為諮議參軍、馮錫範為侍衛,帥師往臺;黃昭、蕭拱辰奉襲拒經。
臺之諸部,竊持兩端。
十一月,昭會諸部攻經,大霧畫冥,經眾將潰;全斌力戰,經射昭殪,而霧適消日明,昭眾驚亂散去。
經遂入臺,收殺桂應菁、曹從龍,餘置不問,待襲如初(鄭成功傳)。
經遂嗣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