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川
山
栟榈山 治北二十里,多产栟榈木,故名。
宋左正言邓肃读书其中,自号栟榈居士。
旧传,神仙往来其间,峰峦岩岫不可胜数,神刓鬼划,高下相属,烟云出没无时,草木蒙茸,四时一色。
宋李纲尝目为小武夷。
天柱峰与狮子岩并耸,百余丈如削。
射垛峰,昔仙人射于降仙台,以此为垛,明道中,耕者尝得数十石箭于台侧。
观音岩,在野云洞侧,石壁万丈。
集仙岩、头陀岩,昔唐裴头陀创庵而居。
野云洞,云雾吐吞。
降仙台,在山之上,一石高平如台,旧传仙人降此;台下石室,棋局界画分明,有黑白数子;左右有烂柯石,可坐。
步云台,走马埒山绝顶,览广而砥平。
相传,仙人走马其上,蹄迹尚存。
铜盘涧,流十余里,潴而为潭,泓渟涵碧。
接仙桥、天池,在山之上,广里许,澄彻不涸。
金刚石、宝盖石、试剑石、天威石、乐音石,中空,扣之则响。
俱栟榈之奇胜也。
李纲诗曰:“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
列岫笼烟红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
猿猱饮水连修臂,修木连云拥老枝。
天下幽奇多僻壤,直疑造化恶人知。”
又,陈偁诗曰:“昔年曾入武夷山,今日栟榈仿佛间。
仙子不知何处去,漫留踪迹在尘寰。”
东山 城跨其上,县脉之所入。
宜栽树,不可使童。
东华山 城中日出即见,故名。
有庵,今许伦重建。
文笔山 县东南,巽位。
形如卓笔,因筑寨。
近修起。
金星山 县西,兑位。
形如圆金,关两溪水口。
南山崎 县西南,坤位。
形如大将之旗,卓然而立。
龙凤山 县西北,乾位。
绵亘高大,峙于县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