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建置沿革考-《侯官县乡土志》

侯官县建置沿革考(第1页)

未置本境

唐虞属扬州

按,闽,古扬州地。

鸿荒之世,东南外徼,沦于水国,未通大陆。

唐虞以降,与中国交通否尚无所考。

其划归扬州区域者,一以《禹贡》为断。

《旧志》,星野其度数固多妄测,万不及今日经纬之审,然古人推步,亦有可考者。

地望,附在扬境东南,《省志》、《续志》、《重纂志》、《府志》,无不详载。

故隶扬州。

夏商属扬州

按《山海经》,《海内南经》。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意者既为禹迹所经,当时相土定名,必有依据,当别为闽,不应牵混扬州。

然《山海经》疑晋人撰,伪托伯益,未足昭实。

故从《禹贡》,不取山经。

周属七闽地

按,《周礼·职方氏》掌八蛮七闽。

闽字始见于经。

徐注《说文》云:闽、东越,蛇种。

故字从虫门,蛮字亦从虫。

陆云士《峒溪纤志》则以蛇种属之蜑人,所以没水多日,不患鲛龙。

贾公彦疏,“楚叔熊自濮如蛮,子孙分七种,故谓七闽。”

郑司农注:“闽,蛮之别也,七者周所服国数。”

其义较贾为长。

考《史记·楚世家》,韦昭《国语解》,叔熊为鬻熊十四世孙,系周宣王时人。

若七闽是其子孙,不应先掌于周官。

故《旧志》注多黜贾而申郑,今从之。

大抵闽当周时,风化未开,与上国隔绝。

闽蛮杂处,种族竞争,各推雄黠为长,必分无数小国,如泰西古代希腊市府之制。

周所征服仅七国,《周官·司寇》有闽隶之掌,当是陪臣侍子,出执隶役于王朝,约如后世俘虏例。

七闽之置,实昉于此。

春秋属越国

按,《史记·越世家》:夏少康封庶子无馀于会稽。

时未置郡,特浙中一山而已。

山有禹冢,故封之以守墓。

自无余二十余传而及勾践,灭吴,称霸扬州全境。

据《禹贡》注,扬州西北距淮,东南至海。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