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山县乡土志》

一(第2页)

香山所割自新会者,由金斗湾沿海迤西,尽于古镇、黄梁,皆其极东滨海地。

又云:按旧志,文顺乡专属东莞。

文顺乡为今之仁厚、良字、龙眼、得能、四大、恭常、谷字等都,其余则分属南、番、冈州云云。

考《通典》,则冈州即新会耳。

按:此香山地旧隶新会之可考者。

又:《陈天觉传》注云:《阮通志》以天觉附南海黄勋传后;又谓其所居乡曰库涌,旧隶番禺,今隶香山,故并见二邑志。

考库涌旧隶东莞,不隶番禺。

又按《陈氏族谱》,天觉先居文顺乡,盖即今县城,其长子彦旻,始分居库涌耳。

按:此香山地旧隶东莞之可考者。

又云:乐史《太平寰宇记》,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以里数计之,疑即今县东南五桂山。

考旧志称,五桂山多异花、神仙茶,与《寰宇记》所言正合。

又称故镇,绍兴间改名香山场,核其地在凤凰山东南。

元丰《九域志》东莞有香山崖银场,核其地盖今鸡拍村,在凤凰山东北。

凤凰山,本五桂山之支。

旧志称,五桂山周回二百余里,则并凤凰山举之。

可知场、镇,皆在其山麓,则其山即《寰宇记》所称之香山决矣。

盖县名所由锡也。

按此香山得名之始。

香山既置县以后之隶属

元属广州路,明属广州府,本朝因之。

《祝志?宦绩?周行传》云:行,隆庆元年任,以寄庄逋逃,请升邑为州,顺德县争之,不果。

康熙间议升县为州,辖顺、新诸邑。

按:此事祝志据申志食货志载入,无年月可证,亦不果行。

《祝志》又云:自绍兴以来,县皆属广州,靡所析并。

然宋、元、明皆为下县。

及国朝休养生息,户籍滋殷,乃与南、番、顺、东等同列大县。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称,为繁疲难,盖视明以前异矣。

光绪三十二年,总督岑春煊拟割邑东边隅地,合并东莞县属虎门一带,设虎门厅辖之,不果。

附城池建置

香山故城在城南,宋陈天觉筑缭以土垣。

是时,邑郑姓欲建城于雍陌乡,陈天觉难以口舌争,乃屑铁和泥置今城址,曰:“建城须贵地,地贵者土重。”

秤土果重于雍陌,遂建焉,号铁城。

元因之,周四百五十丈,门四,南曰阜民,东曰启秀,北曰拱辰,西曰登瀛。

明洪武二十六年,守御千户陈豫广之,作砖城,高一丈七尺,上广一丈,下广一丈八尺,周围六百三十六丈,雉堞三千六百四十,门四、楼四、敌楼四、兵马司四今废、水关二、警铺十二今废。

宏治间,知县刘信于砖城外,扩地二丈许,筑子城蚝垣,周三里有奇。

崇祯十三年,知县顾其言增城四尺,原窝铺十四间,增造十一间,筑来青、郁金二台。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