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才远不及古;况摧残之后,必须深加培养”
。
既复班,又询之;对曰:“立朝之才,本乎心术;治边之才,存乎形势。
先年督府未讲形势要害,事既不效,辄谓兵饷不足;其实新、旧饷约千二百万,可养四十万之师。
今宁、锦三协兵仅十六万,似不烦别求供之用也”
。
庶子黄景昉请宥郑三俊,上曰:“三俊蒙徇,虽清何济”
!
又命诸臣各陈所见,上曰:“言须可行。
如故讲官姚希孟等竟欲折漕一年,事岂可行”
!
杨廷麟奏言:“自温体仁荐唐世济、王应熊荐王继章,二臣皆败,荐者无恙。
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而欲收保举之效,得乎”
?上色动,默然久之;命诸臣出,宴午门之庑。
南京应天府丞徐石麒入贺,上言“郑三俊昔事神祖,历着劳勩。
迨事皇上,十年矣。
一生风力,屡挫奸佞;四壁萧然,素标清骨。
今为司寇,炊烟不继。
下理之日,奸胥弊役酌酒相贺;廉介之风,尚可想见。
虽一时胶守成例,往复移会,似属推诿,罪诚有之。
至于朋谋欺罔,臣敢剖心代明,以祈皇上始终保全。
当三俊考满,人皆以得进勳阶为荣;独乞身再三,不蒙俞允。
向令皇上俯从其请,赐之骸骨,岂不为熙朝优老盛事乎!
而忽酿骫法之罪,三俊之辱,亦朝廷之辱也。
失出,臣子小过;好生,人主大德。
今皇上以「轻拟」之过深督三俊,将来必承顺风旨以锻链为能事,而反负皇上慎狱之本意矣”
。
庚戌,上御门,召诸臣申饬。
释三俊于狱,令其回籍;虽诸臣互救,上亦知其清节也。
山西代州知州郭正中奏:先臣吴与弼、陈真晟、蔡清、罗洪先、罗汝芳,宜从祀孔子庙庭;报闻。
谕兵部开采山西、陕西、河南山矿;以部覆不便而止。
李自成初奔蜀,孑身入楚依张献忠,不许;至竹溪,献忠谋杀之,遁去。
西安大风霾。
三月丙寅,插汉部目赤食等六十骑薄张家口讲赏。
明日,又二百骑胁索;参将姜名武乞备之。
丁卯,大同大雪。
戊辰,清兵攻宣府羊房膳。
甲戌,晋江诸生蔡鼎奏言:“臣尝西游宣、云,见宣府之右卫膳房柴沟平野,低垣夷旷,殆数百里;云中之镇边守口,坦迤亦然:是宣、云之有可虑也。
云中频年饥荒,士马艰食,较宣尤甚。
巢丕昌、孔有德之徒奸谋相引,岂可不早杜耶!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