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初年,邑贡生吴遐昌始从前邑令张公世烯家得刊本以归。
文献未坠,良非偶然。
光绪己亥,嘉应李公续修邑志,以培森为总编辑。
乃取《一统志》、《安徽通志》等书与邑志参校,始知邑志人物一门与《通志》有异同。
嗣又于滁守熊公鞠生处获睹来安旧志稿二卷。
是书嘉庆三年严公钟铭所修,附于《滁志》后者。
上卷颇完整,下卷残缺过半。
乃乞借手抄,凡与道光志同者不复录,异者悉录之严志稿多与《通志》同。
由是邑志有参考书矣。
顷者余远游西域,眷念梓乡,辄取行箧中抄本、邑志重加校勘。
志内间有漏略,则采严志稿以订正之。
人物一门删削颇有失当,则采《通志》以增益之。
盖旁搜博采,表章前贤,后学之责也。
欧阳省堂先生邑志跋曰:“邑侯刘公重修邑志,以沿革、人物、艺文自任,以其余付泉裁酌之。”
盖沿革、人物诸门出自县署慕宾之手,瑕瑜错出,故省堂微词以见其意。
然则今曰之校补岂得已哉?重校本与原本异者皆采之《通志》及严氏志稿。
僭为考正,附于志末,俾后之君子有所考焉。
己酉夏月余培森跋于西域。
本年邑人士谋重印道光年邑志,因以旧日校本付印。
培森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