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山中堪避俗,更无踪迹世人知。”
“古路苍苍入鹫峰,烟霞隔断往来踪。
时将真偈灯前课,每与游僧竹下逢。
满架瑶函藏贝叶,远村山色绚芙蓉。
闭门宴坐尘缘息,又听云堂起暮钟。”
“满径苍苔过客稀,疏钟才动暝烟飞。
轻敲竹院残僧返,乱落松花一鹤归。
夜静石灯分佛火,春寒山罽18借禅衣。
上方万籁已俱寂,但有经声出翠微。”
康彦登19《法云寺访僧》:“满目红尘何处稀,寻幽来叩远公20扉。
碧霞绕径虚人境,黄叶迎风点客衣。
古刹烟随孤磬发,长空鸟共片云飞。
对君不尽登临兴,散发狂歌送落晖。”
万岁寺 在法云寺之西。
唐天祐元年,闽王审知建。
梁开平中,表请祝万岁寿,故名。
又创定光塔七层。
宋熙宁八年,建千秋堂。
乾道九年,丞相史浩改为“华封”
。
又有三山阁、一华亭诸胜。
僧义收者,后梁贞明元年春夏不雨,义收积薪自焚,炬举而雨。
后游洪州,众遮留之,乃截左臂。
“吾去,不雨,出此以祷,必应。”
众塑其像以臂附之,宋时犹存。
嘉靖十三年二月十九日,雷震万岁寺,浮屠火起如巨烛,照城中外数十里,有铁鼎覆其巅,大书:“诸天及人,无由见鼎。
地摇三日,天雨四花。
田土三变,今古同时。
屠人握闽,雨衣三弄。”
未火前一月,四明屠侨为藩左伯21,从南门入,众谓城当回禄,至是乃应。
屠诣寺拜祷,皇遽不及铺毡,只用雨衣。
拜不及四,其鼎坠地,遂已。
二十九年,又建华封堂。
倭变,召兵屯此,撤毁殆尽,寺僧散去。
万历间,僧碧云来住此山,募缘葺治,成功而卒。
宋朱敏功《一华亭》:“自闻达摩西来意,五叶开来抵一华。
从此祖风传不泯,灵枝到此有奇葩。”
元黄镇成22《重修定光塔铭》:“福城之东,山惟九仙。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