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中山传信录》

序(第1页)

●汪序

古者輶轩之使,必纪土风、志物宜,所以重其俗也;况于万里之外,蛮夷海岛之中乎!

编修澄斋徐馆丈之使琉球也,以文章华国,以政事经邦;而且仪容端伟、言辞敏妙,真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

归而作「中山传信录」,凡若干卷。

中列中山王图,纪其宴享,以志其崇奉中国之诚;又为之表其世系、度其封疆与其官秩之崇卑、廪禄之厚薄;又为之定其针路「无过用卯针」,则无流至叶壁山之患;终为之图写土产卉木动植之物,必肖其状。

而首则着其扬帆奉使为封舟图,以见圣天子威灵呵护、出入于千波万水之中,经涉鱼龙窟穴,虽掀风鼓浪,如履平地;猗欤壮哉!

徃者族父舟次先生奉使时,排日赴宴,宴毕即上船候风。

今徐君公事毕,间与其陪臣搜岩剔壑,挥笔赋诗;非以是侈其游眺,盖将归而着述,以为得之传闻,不如目见者之为真也。

其国官之尊者,曰紫金大夫;时为之者,即舟次先生前使时所请陪臣子弟入学读书者也。

其文辞可观,与之言娓娓有致。

今之所述,皆得之其口与其诸臣所言;证之史牒,信而有征。

嵇含之「南方草木状」、范成大之「桂海虞衡志」,岂足羡哉!

赋皇华者,所宜人置一编者也。

康熙六十年,左春坊左中允南书房旧直汪士鋐序

●自序

琉球见自「隋书」,其传甚略;「北史」、「唐书」、宋、元诸史因之。

正史而外,如「杜氏通典」、「集事渊海」、「星槎胜览」、「蠃虫录」等书所载山川风俗物产,皆多舛漏。

前明洪武五年,中山王察度始通中朝;而「明一统志」成于天顺初,百年中为时未久,故所载皆仍昔误,几无一实焉。

嘉靖甲午陈给事侃奉使,始有「录」;归上于朝。

其疏云:『访其山川、风俗、人物之详,且驳群书之谬,以成「纪略」、「质异」二卷。

末载国语、国字』。

而今钞本什存二、三矣。

万历中,再遣使,萧崇业、夏子阳皆有「录」;而前后相袭。

崇祯六年,杜三策从客胡靖「记」尤俚诞。

本朝康熙二年,兵科张学礼「使略」、「杂录」二卷,颇详于昔。

二十二年,检讨汪楫譔「中山沿革志」二卷、「杂录」五卷,典实远非前比;然于山川、辖属仍有阙略,风俗、制度、物产等亦俱未备。

盖使期促迫、搜讨仓猝,语言文字彼此讹谬;是以所闻异词,传焉寡信。

今臣奉命为检讨臣海宝副以往,自己亥六月朔至国,候汛踰年,至庚子二月十六日始行。

计在中山凡八阅月,封宴之暇,先致语国王,求示「中山世监」及山川图籍;又时与其大夫之通文字、译词者遍游山海间,远近形势,皆在目中。

考其制度礼仪,观风问俗;下至一物异状,必询名以得其实。

见闻互证,与之往复,去疑存信。

因并海行针道、封宴诸仪,图状并列:编为六卷。

虽未敢自谓一无舛漏,以云「传信」或庶几焉。

且诸史于外邦载记,大率荒略。

今琉球虽隔大海,新测晷景,与福州东西相值仅一千七百里;世世受封、岁岁来贡,与内地无异。

伏观禁廷新刊舆图,朝鲜、哈密、拉藏属国等图皆在焉;海外藩封,例得附于其次。

若仍前诞妄、不为厘正,亦何以见圣朝风化之远与外邦内向之久,以附职方称甚盛哉!

故于载笔时,尤兢兢致慎云。

康熙六十年(岁在辛丑)秋八月,翰林院编修臣徐葆光谨序。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