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舆(二)
诸山
·诸山(光绪二十年腊月二十四日,凤山釆访局龙岩章占秋缮本)
县治诸山自东北绵亘而来,势皆西南向。
大乌山高耸特起,为县治少祖。
脉分三大支:以沿溪一带为左支,沿海一带为右支;屈伸起伏,联络四十余里奔赴县治者为中支。
由金山南行,历火光、五湖、开光、七里、横山、番仔湖、鰕山、虎形,蜿蜒二十余里,陡起十九峰者,为观音山。
自金山以下,两旁辅夹而行,左则大滚水、眠牛、石塔、鲤鱼、箍桶寮,若迎若送;右则尖山、虎头、小滚水、乌鬼埔、蜈蜞岭,若断若连。
再由观音发脉,奔放南下,内为总督陂、乌材林、蛇仔形,外为狮形山、飞凤穴、湾仔,内至顶考潭,穿田而过小赤者,曰“烟墩”
。
峰回路转,鹤膝蜂腰,纡徐而入县治者,曰“大湾”
、曰“狮头”
、曰“球山”
、曰“金钟湖”
、曰“乌石山”
、曰“大湖山”
、“龙喉山”
、曰“大赤山”
、“吊灯陂”
、“武洛塘”
诸山。
此中支之大概也。
具列如左:
大鸟山,在嘉祥、观音二里,县北四十八里,脉由安平罗汉内门金交椅、银锭山、凉伞山,绵亘十里许,高昂腾耸,为县治少祖。
界内诸山,皆由此发脉。
上一峰曰“朝天岭”
,自麓至巅,不知几百寻丈,约人行十余里,峻绝冠群峰,非强有力者不能造其巅。
登高四望,北尽木冈,南极沙马,中通罗汉门,皆在指顾间。
山麓有泉,下注大邱园沟。
金山,在观音里,县北四十一里,脉分自乌山,与大滚水山、尖山相辉映。
石笋秀削,旁一峰曰“石瓶”
,上有异花一本,色白,香若木樨,人不能识。
山高二里许,长五里许。
其麓宽平,多产老藤。
山腰有泉,分注浊水、援剿中二溪。
火光山,在观音里,县北三十六里,脉由金山出,高半里许,长三里许。
五湖陂山,在观音里,县北三十三里,脉由火光山出,高半里许,长里许。
开光山,在观音里,县北三十二里,脉由五湖陂出,高半里许,长里许。
七星山(即角宿山),在观音里,县北三十里,脉由开光山出,七峰联络,圆秀如星,故名(其麓为龙角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