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孟尝君重举合纵大旗-《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第十二章 孟尝君重举合纵大旗(第1页)

公元前304年夏天,秦、楚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升温。

楚怀王和秦昭王在黄棘(今河南省南阳)会晤,双方缔结盟约,秦昭王还将上庸(今湖北省竹溪)送给楚怀王当见面礼。

公仲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公元前303年,秦国大举进攻魏国,连下晋阳、蒲阪、封陵(后二者均在今山西省永济)三城。

与此同时,秦国又攻取了韩国的武遂。

而楚国也遥相呼应,在南方蚕食韩、魏两国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韩、魏两国只有一条路可走——投靠齐国。

那么,齐国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孟尝君的容人雅量

第十章中提到,公元前316年,公孙衍将田婴的儿子田文请到魏国,将合纵运动的大旗交给了田文。

然而田文在这个位置上无所作为,到公元前313年,魏襄王为了与秦国亲近,任命公子魏政为相,田文便又回到了齐国。

公元前310年,田婴去世,被谥为靖郭君(看清楚啊,不是郭靖君)。

田文在家族的封邑薛县继承家业,号称薛公,也就是历史上的孟尝君。

不久之后,他又当上了齐宣王的相国。

在所谓的“战国四公子”

中,孟尝君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当然与他的时间最早有关,也与他的影响力最大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孟尝”

二字,几乎成为了江湖义气的代名词。

《说唐》中的秦叔宝,《水浒》中的柴进,乃至《书剑恩仇录》中的周仲英,都曾被冠以“小孟尝”

的称号。

这在江湖中是很高的荣誉,说明他们很讲义气,得到天下英雄的承认。

不过,小孟尝毕竟是小孟尝,和孟尝君比起来,有如小巫见大巫。

以柴进为例,贵为皇室后裔,家藏誓书铁券,号称“门招天下客”

,也不过“三五十个养在家中”

而孟尝君呢?“食客数千人”

,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甚至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走访薛县,仍然发现那里的年轻人有很多是十分蛮横粗暴的,当地人解释:当年孟尝君把天下各路侠士豪杰招揽到薛县来,总数有六万余家。

乖乖,六万余家,这厮的胆子可真够大。

把这么多门客养起来,是要钱的。

孟尝君的收入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薛县的租税,二是放贷收利息,三是官俸。

但是,这三部分收入全加起来,仍然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