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长安,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时刻。
沿着朱雀大街两侧,枫树的叶子由绿慢慢转黄,又由黄慢慢转红。
最后,那耀眼的红色陡然一跳,于边缘间再添一层薄薄的鎏金。
整个城市登时就变得金碧辉煌,就像被罩在云霞里般,如梦似幻。
曾经被战火熏黑的墙壁,被重新粉刷得干干净净。
曾经被人血染红的街道,也被洗得不留任何痕迹。
那些被乱军拆除了的,烧塌的舞榭歌台在废墟中重新拔地而起,见证着中兴时代的开始,见证着盛世的重新到来。
只是,这精雕细琢的长安,与昔日的长安,总差着那么一点儿滋味。
再不见妙龄女子大方地掀开车帘,在街头走马观花。
亦不见怀春少年,站在路旁,一手持书,一手提篮,双眼却紧盯着滚滚红尘。
连平康里的歌声都少了往日的平和欢快,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幽怨,几分凄厉。
闻者写几个字,题几句诗,端起杯子来,却照见了眼中的愁绪,挥之不去!
“天凉了——!”
酒客放下杯子,低声长叹。
仿佛冬天一致,长安就再也不会转暖,春风就永不回头。
“是啊,凉了!”
临风楼二楼雅间,几个酒客一边喝着新醅,一边苦笑。
绿蚁的味道,肯定远不如兰陵醉。
可这时节,有的喝就很不错了,谁还能挑三拣四。
拜某位没来由发飙的莽夫所赐,这座临风楼侥幸逃过了一年前那个血与火之夜,没有被乱兵烧成白地。
长安人爱屋及乌,令临风楼转眼身价百倍。
但是,当年在此留下痕迹的那些人,却大都成了传说。
公孙大娘和白荇芷不知所终。
有人说去了西域,也有人说曾经在南海看到她们的踪影。
小张探花、雷大侠与睢阳城俱殉,成就了一篇千古传奇。
就在睢阳城破的第三日,从长安绕路赶来的安西军就抵达了睢阳城下,令狐潮、杨朝宗等叛将被赵怀旭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逃走。
整个淮南和江南,都重新转危为安。
但是,赵怀旭将军却没有加入对叛匪的追杀,调转头,向西绝尘而去。
这股力量看似微不足道,却令朝廷士气大丧。
虽然在郭子仪的努力下,联军趁势光复了洛阳,可自家也成了强弩之末。
紧跟着,就是邺郡惨败,几十万兵马一溃千里。
若不是史思明忙着跟安庆绪争夺叛军统治权,恐怕刚回到太极宫内没几天的大唐皇帝陛下,又要谁都不告诉,悄悄地巡游西北了。
到了此刻,朝廷才终于想起某个人的好处来。
又是下旨加官进爵,又是派使者好生安慰。
却再也没能追得上对方脚步,望着已经开始飘雪的大漠,无功而返。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