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贞观之治(第1页)

公元7世纪的初唐,可算得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630年李靖破突厥,唐太宗李世民被四夷君长推戴为“天可汗”

当日高祖李渊已退位为太上皇,仍在凌烟阁置酒庆贺。

上皇自弹琵琶,皇帝则当众起舞,这种场面,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兹后唐军又攻占西域诸国,使中国威势达到葱岭以西,与波斯及印度接触。

在唐初只有高丽能对中国作坚强的抵抗,但是高宗朝终克平壤,置安东都督府。

并且唐朝武功之外,继以文治。

国都长安东西六英里,南北五英里。

现代西安市的城缘,还只有其面积八分之一。

而且整个城市按计划兴筑,全城分为一百一十个方格,南北驰道竟有五百尺宽,无疑的在当日已经打破世界诸种纪录。

因为各国朝贡使节众多,各种服装离奇,中书侍郎颜师古即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请以画师作“王会图”

纪念盛况。

兹后终唐之世,波斯来使十次。

日本的“遣唐使”

,更是规模宏大。

起先每次还只遣派三五百人,后来每次两千人,除了正副使外,还有大批的留学生和“学问僧”

其中有些人员,在中国一住就几十年。

他们回国之后,仿照唐朝的法令制度,至今在日本历史中仍称“律令政治”

唐朝的均田制,在日本则为“班田”

奈良和平安(现在的京都)则是照长安设计兴建,只是范围远远不如,而且还没有依计划完成。

长安有朱雀门街,奈良和平安的南北驰道,也称“朱雀大路”

邓之诚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述列表分析和唐朝接触的“诸族”

,共有四十八“国”

内中“朝贡”

的二十九,“纳土”

的六,“归附”

者五,“和战不常”

及“畔附不常”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