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常常柳暗花明。
这一次的意外是孙策惊骇地发现,自己快死了。
因为许贡的门客复仇了。
他们在孙策打猎的时候偷袭了他,让他身受重伤。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死是活不是自己可以主宰的。
作为人,唯一可以主宰的是在死之前安排一些事情。
孙策开始安排了。
孙权站在了他的面前。
他们是两兄弟。
乱世中的两兄弟。
前赴后继的两兄弟。
江东基业很大。
说到底不是别人的,是他们两个的。
当然在此时奄奄一息的孙策看来,江东基业只能是自己这个刚及弱冠的弟弟的。
他颤抖着手将印绶交给孙权,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这番话鲜明地指出两兄弟的性格特点以及今后孙权努力的方向。
后来的事实证明,孙策的见解是深刻的,具有前瞻性的。
孙权在乱世中敢于并善于识人、用人、团结人,他全力斡旋,终成乱世一杰。
孙策见解的深刻性还体现在他对母亲的嘱托上。
弟弟孙权毕竟年幼,举贤任能需要真正有所指。
孙策这样对他母亲说:“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这个很有托孤的意思。
另外为了防止骨肉相残,兄弟内讧,孙策还警告他的其他几个弟弟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孙权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东吴早日建成富庶之地而努力奋斗,切不可各怀鬼胎,争权夺利,干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几个弟弟都点头应允后,孙策这才长吁一口气,与世长辞,死时年仅26岁,堪称英年早逝。
孙权开始粉墨登场。
当然孙权也是一个帅哥,甚至是比孙策更帅的帅哥。
史书上说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很是令人惊艳。
史书还怕后世读者不信,举例说明孙权的帅。
说是汉使刘琬曾经入吴,见到孙家诸兄弟,感觉其他各位都不怎么样,只有“仲谋(孙权)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呵呵,这真是一个拍马屁的说法。
就像世上的许多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了,就有众多的考古学者过来挖掘、包装其迥乎常人的事迹,以证明其来有自。
但孙权自己不理这一套。
不仅是因为此时他还没有功成名就,更因为时局艰危。
大哥新丧,天下又不太平。
北方曹操时刻对江东虎视眈眈。
东吴往哪里去,人生的路啊该怎样走?孙权焦虑不安。
这样的时刻,周瑜来到他身边。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